分享

电针“盆腔点”为主治疗盆腔积液30例

 陈嘉晖 2018-08-10

电针“盆腔点”为主治疗盆腔积液30

于冬冬,付雪鸽,杨佳曼,从志航,赵  斌,指导:杨兆勤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郑州450008

 

     杨兆勤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堂特聘专家,河南省著名的针灸名家,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工作60余载,勤古拓新,博采众长,临床诊病穴精效显,以其仁心仁德济世活人,在疼痛病、内科病及妇科病等领域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盆腔点”是杨兆勤教授独创,用于治疗盆腔积液的经验效穴。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病理性盆腔积液主要指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为发生在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后的病变1。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杨教授治疗女性盆腔积液的案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女性盆腔积液患者均来自20153月至2017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5.5±3.5)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盆腔积液,诊断标准2为:B超下子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处探及长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或腰骶部酸疼,阴道分泌物增多,神疲乏力等。体征:宫体或两侧附件区有压通,子宫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等。

治疗方法

取穴:“盆腔点”(位于两侧髂脊最高点内侧三横指处)、天枢、气海、大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及针刺部位消毒后选取0.30 mm×40 mm毫针,直刺上述穴位约35 mm。天枢、大巨、血海、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气海、三阴交提插捻转相结合行补法。“盆腔点”加电针,选用断续波,留针30 min,见图1。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 d,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   评价。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退,B超显示盆腔积液消失,共计10例,占33.3%;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B超显示子宫直肠陷窝处液性暗区<1 cm,共计12例,占40.0%;有效:症状较前缓解,B超提示子宫直肠陷窝处液性暗区无明显变化,共计6例,占20.0%;无效:临床症状及B超均无明显改善,共计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就诊日期:20161111日,主诉:下腹部胀痛且月经期加重1年。经B超检查诊断为盆腔积液,积液深度约19 mm,且伴宫颈多发囊肿,经多次输液治疗,腹痛虽有所缓解,但积液消退不彻底,且易复发。遂来针灸科就诊,刻下症:精神倦怠,乏力懒言,下腹部隐痛,腰骶部酸疼不适,白带量多,纳差,眠可,舌质暗、苔白,脉沉细。诊断为盆腔积液,予以针灸治疗,穴取天枢、大巨、足三里、血海、气海、三阴交及“盆腔点”,针刺操作方法同上,“盆腔点”加电针,选用断续波,留针     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    2 d。经3个疗程治疗后,盆腔积液及宫颈囊肿均彻底消失,腹部疼痛消失,继续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

该病属于中医“腹痛”“癥瘕”“痰饮”等病证的范畴。其病因多端,或因经期、产后胞腔空虚,正气不足,湿热外邪内侵,下焦受累,气血瘀滞,致使腹痛不舒;或因本病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余邪未尽,瘀积胞中,气机不利,脉络受阻;或由寒邪客于胞宫,寒凝血瘀,经脉不畅,瘀积成块,不通则痛4-5。杨教授认为:盆腔积液迁延日久不愈,病情易反复,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正气亏损征象,其病变机制以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主,治疗时需祛邪扶正兼顾,攻补兼施。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其天枢、大巨、足三里,具有疏理脏腑、理气行滞、补益中气、通经活络之功,现代研究证明天枢穴对腹水、水肿、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病症疗效显著6;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金针梅花诗钞》载:“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对于类似本病因气滞血瘀、经脉不畅而导致的病症具有极佳效果;气海为任脉主要穴位之一,为肓之原穴,与足三里、天枢相伍,可培补元气、健脾益气,有扶正祛邪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调经止痛的功效;“盆腔点”位于少腹部,内应女性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卵巢),针刺该处可使针至病所,引气直达患处,故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谓效如桴鼓。此外,“盆腔点”虽为经外奇穴,但其定位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灵枢·经脉》记载脾经“入腹,属脾,落胃”。《景岳全书·痰饮》曰:“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脾失健运而生痰成饮,故针刺脾经循行线上的“盆腔点”取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故可治疗以水饮停滞为主要特点的盆腔积液。应当注意的是在针刺该穴时,可在其周围寻找压痛点,不必拘泥于定位。“盆腔点”在使用时加电针,运用断续波,使针电结合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等作用7。诸穴合用,其功能相辅相成,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有显著之效,体现了杨教授取穴精简、穴简效宏的诊疗特色。(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8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