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莎同盟:一个商业的「帝国」

 关键决心H 2018-08-12

序言

汉莎同盟是一个由商业城邦结成的和平贸易联盟,在人类史上,首次昭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制度。

作者:Marcia Christoff-Kurapovna

译者:禅心云起


曾几何时,在中世纪北欧,有种令人普遍不解而至今成迷的现象。它堪比引人神往的南欧城邦共和国。它就是13世纪中叶至16世的汉莎同盟。


据载,「汉莎」(古德语谓之「协会」)或「联盟」),起初源于吕贝克和汉堡之间达成的协议。协议约定「在易北河和特拉维河〖德意志北部的一条河流,入海口在波罗的海〗之间清除沿途的海盗和劫匪」。签约成员又逐步增加了科隆、不来梅,后来进一步扩大到格但斯克、里加和诺夫哥罗德,最终吸纳了布鲁日、不伦瑞克以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众多卫星城市。同盟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波罗的海鲱鱼捕捞掌握在吕贝克的商人-贵族手中,决不让它落入霍亨斯陶芬王朝绰号“世界惊奇”(stupor mundi)腓特烈二世之手。这位君主于1226年谕令这座优美的哥特式山墙城市为帝国城市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城市名义上直辖于皇帝,享有极大自治权,后来基本上独立于皇帝〗。


接下来,掌握对塞浦路斯盐贸易的航路也至关重要。汉莎同盟主导着与黎凡特、威尼斯、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木材、皮草、谷物、蜂蜜,以及与斯堪的纳维亚铜、铁的商业往来,以换取香料、药品、水果和葡萄酒和棉花。这就是这个飞行荷兰人〖传说中的幽灵船,本文喻指航海者〗-资本家的松散联盟成为非国家帝国的方式。


在不来梅古老货行的大门上刻着「航行乃必须,生活不必须」。这句汉莎帝国的古老箴言,真正抓住了这个伟大港口文明的精神气质。这个非中央集权同盟的荣誉守则是贸易即一切。而「国家」则被视为内陆官僚主义的可憎之物。同盟聚在一起,共同分担贸易和航海风险——必要时一道对付纠缠不休的大领主。这些领主对于远洋商业一无所知,却能够从千条波罗的海支流之外敏锐嗅到新税源。19世纪英国《插图艺术杂志》在怀旧中,为同盟「不争斗或偷盗、不靠劫掠为生」而着迷。「那些想要诚实买卖的人,为保护自己而被迫团结起来,以防他们从意大利载回北欧的丰富商品被人掠走。他们结成同盟——这个同盟最终成为国王和皇帝们的对手,自豪而强大。」


国王和皇帝们很快「乞求贷款和以王冠作保」与汉莎同盟及其248艘商船舰队——海上的骄傲和力量——进行交易。吕贝克曾是欧洲最富庶的城市,被称为「北方迦太基」。它作为同盟的非正式首都,维持着自己的5万雇佣军。但那不过是关于这个城市本身。联盟没有黏合紧密的政治组织。留全凭商人的贸易利益决定——从没有明确界定的行政中心,连征税制度都没有。入盟门槛是严格的:任何城市,除非位于海上或毗邻的通航河流之上,否则不得进入。「没有大门钥匙」的城市,根本都不会得到考虑。它们无议会、无总统;除了正式宣誓及承诺以外,没有统一民事管辖权。它们选择了条顿骑士团团长作为保护者——连骑士团团长也不得不宣誓捍卫这群快乐“盐狗”〖salty dog,指大部分时光在海上度过的水手〗的商业自由。同盟的集会时断时续,随时随地召开,只要方便议事。同盟既无陆军、也无海军,在遭遇某些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利益攸关的城市会聚在一起,决定一个共同行动计划,例如提高关税。可它们极少策划战争。因为同盟的创始章程宣称:「如果冲突是针对领有某一城邦的王候,本邦不会出人而只会出钱」。


德意志当时的状况,给这些富有活力的自由城市创造了有利发展条件。因为腓特烈皇帝一心忙于他在意大利的徒劳战争,而任由帝国的国内事务放任自流。


汉莎,相当于雅典、科林斯和底比斯这些城邦的崇高模式,在中世纪北欧海洋的对应物——其本身是工业中心,产生经济民事关系以及各城邦之间的区域贸易。在1598年决定命运的一天,伊丽莎白一世为着手缔造英国的霸权,关闭了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家至关重要的汉莎贸易协会。此后,同盟仅仅维持了几十年。


同盟成形之初,以惊人速度扩张,在吕贝克始几十年后,就到达了波罗的海最东端。这么多成功殖民地的建立,激发了一种亢奋的商业精神。搜寻最偏僻市场的竞争,成了徒步旅行者的运动。同盟起源于波罗的海沿岸,是因为这整个地区,在文明发展上远远滞后于欧洲其他大商业区。贸易者在波罗的海承担的风险,也就比在地中海和北海要远远大得多。举例而言,意大利城邦从未因为商业目的而结成一个有组织体系。就英格兰和挪威的贸易来说,尼德兰城市永远不会有联合的必要;它们是因为自己在波罗的海的利益而加入汉莎同盟。


纽约美国地理学会的历史学家艾伦·森普尔就汉莎同盟写道:「对于德意志和俄罗斯沿岸分散在特拉维河和涅瓦河之间的城市,同盟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城市充满了由其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创业进取和自力更生精神。在部分免税和某些非常权利的吸引下,同盟居民成为这片荒凉海岸的殖民者。他们尝到了独立自主那甜美的滋味。」


这些商业城市,一方面位于佛兰德斯、尼德兰和德意志西部先进工业中心之间,另一方面座落于东南部、东部和北部的未开发土地。其南面是来自于地中海,同时也是来自于黑海和里海的海上大通道。它们形成了贸易路线的北端,「随着这些大陆交通干道上的商业活动而兴起或衰落」。它们和沿着这些路线成长的内陆城市建立起密切关系,和其他各沿海城市的运营优势互补,形成了自己的城市体系,其中每个城市,都与其他城市维持着明确联系。有鉴于此,汉莎同盟的起源乃不可思议:它最初由那些「只是为了保护它们共同贸易的海上城市联盟形成。


汉莎同盟也是那个时代——有人会说,整个历史中——有效运作黄金货币体系的两大势力之一。另一个是威尼斯。黄金作为货币,处于持续流通中;同盟没有信用货币。


苏格拉底提出了「城市灵魂」的概念。他所说城市生活的自然正义,就是生产者制造商品,供应给商品的需求者,而人人都被赋予为共同体供应所需之物的智力或体能。正如一位哲学家学者所描述的那样,源于自然的正义被运用于这个组织的秩序和规则当中」。对于汉莎同盟而言,城市是伟大市民——而不是「国家」的表现形式。汉莎同盟的故事,讲述了纯粹商业力量对人际关系的有序化和文明化,以及它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经久不衰的创造性。这永远是个精彩、浪漫而写实的传奇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