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禅中到底有没有思维

 天地虚怀xia 2018-08-12

观禅中 到底 有没有思维


●舍心:观禅中到底有没有思维?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

■如是:观禅当中应当没有思惟,但在观禅之前和之后,是可以思惟的。思惟就是如理作意,或者是八正道当中的正思惟,思惟可以引导修行者进入真正的禅观。

    整个禅修过程当中有思惟是很自然的,它的作用是配合禅观的展开。要了解这一点,需要很好的实修经验,当你的经验足够的时候,自己会从中体会到的,也会很好地处理禅观与思惟二者的关系。
   
   但在一开始,不论他人怎么讲解,你了解到的只会是文字上的。所以,禅修与思惟的关系要在实修中一再地体会。如果禅修者的心总是在创造想象和观念,如果他总要借助观念和思想来了解五蕴的实际过程,那么,禅修者就不能直接把触到五蕴的真相,也不可能有解脱知见。所以,严格的讲,真正地禅观不会有思惟,但这一句话需要禅修者慢慢体会。

●舍心:近几天看到老师博客中的那几篇文章,关于耐心部分说得好,我现在也是心急,想找到禅观的实质和原理。
■如是:若你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会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事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初学禅修的人,大多在刚一开始时就想一口气跑到终点。刚开始学习禅修,基本上人都是想在短期内体证“无我”,或者想很快搞明白禅观的实质与原理,但禅修是一项大工程,急躁的心理往往是禅修的大障碍。但要克服急于证悟的心理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修行人在这方面修习了很多年了,还是过不了耐心这一关。如果不能解决急躁的心理,修行就很难有实质上的进步。
 
●舍心:看到你在那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要当面与会修四念住的人交谈,这跟在网上请教有什么区别呢?
■如是:当面谈与网上谈、电话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生活中的经验,你也许能明白。以禅修为例,让指导者明白你的具体禅修情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很多次的对话,需要较多复杂的谈话。有些老师与学生之间五六年了,双方还是不甚了解。若双方互不了解,如何能指导与接受对方的指示呢?你可以想一想,与你相处了几年时间的人,不见得你们就会很了解对方。若彼此的了解不能达到一定程度,对话就只能在浅层次上进行。当然,这个话题是广泛的,不只我说出的这一点。
 
●舍心:哦,我在去年八月份也参加过一期十日课程的禅修,不过感到自己不得要领。
■如是:一期十日班不得要领是正常的。一期培训班,五六十人当中,不见得能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内观要领。
   不是内观太难了,而是现阶段的人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要能自主地进入禅修,需要一个阶段。

   这里有两种倾向需要注意,第一,在接受禅修培训之前就已经读过许多佛法教义的人,往往会执着教理,很难进入真正的禅修中。他不断地以思惟来分别实相法,用概念来规范五蕴,他的心流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倾向。在这样的心态下是无法禅修的,这样的作法只会离真正的佛法越来越远。

    这一类禅修者,往往对佛法的文字教义太过执着,不知道佛陀的教义,乃是引导人去看清五蕴实相的工具,文字佛法本身不是实相法,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一类禅修者轻易就会陷入文字中,当他要真实地禅修葛印卡等大师的内观方法时,很容易产生疑惑。
   疑盖会不断地缠绕他的心。当一个人不断地生起疑情,他的修行就停滞不前了。当疑盖严重的时候,他就无法面对真正的佛法。在他那里,就只剩下概念与疑惑了。

   另一类禅修者,初次接触内观,对佛法的教义乃至修行方法把握不住,参加了好几期禅修班,依然不得要领。这是缺乏应有的基本知识与禅定力的表现。缺乏基本的知识与智慧,做事往往抓不住要领;缺乏禅定力,心就会散乱掉举,看不到眼前明显的事实。


●舍心:觉知腿痛的手段是否跟如实觉知矛盾?在禅修中体验到身上的感受的无常也跟整个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啊。
■如是:腿痛是感受,觉知这种感受就是观受念住。感受是法,它们是无常、苦、无我的。觉知这些感受的性质就是如实知见。体验种种感受的无常性就是真正的内观。当然,葛印卡老师的内观方法,是有顺序地觉知全身所有的感受,并对这些感受保持平等心。
 
●舍心:在禅修的时候虽然没有了"我"的存在,禅修之外的生活中还是时时处处有"我"啊——我见不除,怎么能解脱呢……
■如是:初学禅修的人,即使在禅修中,也依然有“我”的感觉,这是正常的。一次一次地正确禅修,可以认识五蕴的真相,当禅修者认识五蕴的实相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没有执着并断除烦恼。初学禅修的人,在禅修之外的生活当中,基本上由烦恼支配着,希望自己时时刻刻没有“我见”,需要长时间的修习。禅修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一次一次的量的积累,才会有最后质的飞跃。禅修是需要耐心的,也需要持续地修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