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预防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出现“尿蛋白”?应该如何选择药物?

 称泥 2018-08-14

尿蛋白在正常人群中每日量不超过150mg,也就是说正常尿液中蛋白含量较少,普通检查测不出。当尿液所含蛋白定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我们称之为蛋白尿。尿蛋白在肾脏病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当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尿检查测到尿蛋白,可说明该患者病情发展至肾脏,出现了高血压肾损害或糖尿病肾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长期的血压控制欠佳,日久可危及相应的靶器官,对于肾脏来说,可造成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从而供血不足而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好,较易并发微血管病变,其中肾脏损害是最为严重的。二者肾损害,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其病变的本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电荷屏障改变,大分子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了尿蛋白。预防该现象的发生,就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以避免出现肾损害。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选择能够保护肾脏的降压药,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在降压的同时,能够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排出,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人病情制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规律服用降糖药,以期血糖控制达标。若出现蛋白尿,同样建议选用ACEI及ARB类药物治疗。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其血肌酐大于264umol/L时,要慎用此类药物。这两类患者若日常监测中见血压、血糖值偏高,应积极就医,预防病情进展而出现并发症。

本期答主:王星星,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