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文浅释4

 鉴益堂 2018-08-14

      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之之.

    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灌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出,弥更益烦,肉上栗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以上2条文,是针对疾病的病机不同,而症状相同的治疗方法,属于试探性治疗,体现了张仲景的治疗的思路,为什么这么说,表现在”不差者”3个字上,先与某个方剂是针对一种病机,无法下结论时,采取的治疗手段,如100条, 阳脉涩,阴脉弦,2个方剂均可见到此脉象, 法当腹中急痛,说明应该有,但是没有,或比较轻,所以先用小建中汤,以通阳疏肝以建运中州,并且能止痛,若用后没有见效,则采取另外一个方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后用小柴胡汤以调理气机。对于此条,很多教科书都是以先补后调来治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具体分析以后再说。

    141条也是一个道理,当汗解,反而用凉水退其热,(现在的物理降温)出现2种变证,一是热郁束于内,而成内热阴伤之证,一种是津液内停,不得外达,成水饮内停之证.2个方证均出现渴欲饮水,反而不渴之症状,先服用文蛤散,以清热益阴止渴,若不差,改用五苓散来利水通阳止渴。可见这样的思路是用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的。从中可以体会发于阳与发于阴的不同病机。

    两个条文,思路是一样的,这种方法值得思考应用.

    还有一条文是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此两个方剂虽然都治疗咽痛,但是机理不 相同,甘草为减少渗出而止痛,能缓血脉之急而减少渗出,对于水肿者可能无效。桔梗汤为增加渗出以减少水肿状态。正相反。与上面的一个道理。若肿痛甚者也可以二方剂合用,但需要加入活血药以利于减少渗出,减少水肿。(用桂枝或干姜等),加入半夏来燥湿化痰,减少表面的渗出(湿邪)等。

    对于张仲景的这种试探性的治疗方法,还在209条中显示这种思路。如“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这种试探性治疗方法,是在针对症状的病机存在着分歧时,一时拿不定主要的治疗方法,而采取的一种针对症状来治疗的试探性的治疗方法。我们临床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体会,单一的一个症状,无从辩证,从舌脉等表现上也无从分辨,只有这种试探方法,容易来突破辩证治疗的局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