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第五节西水坡遗址与有关伏羲史料的再解释

 黄河湾书馆 2018-08-15
                     五、西水坡遗址与有关伏羲史料的再解释

                  5.5.1、关于『帝出乎震』和『首德於木』

    下面对(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及(唐)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有关伏羲记载,在本项研究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再作些解释。

    先解释西水坡的地理位置与史料中有关伏羲的记载。

    《汉书·律历志》曰:『《易》曰:「炮牺之王天下也」,言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帝太昊』。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曰:『太昊庖羲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於木,为百王先,帝出乎震』。

    《北堂书钞》继续引《帝王世纪》曰:『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

    《册府元龟·帝王部·运历》亦曰:『太昊帝庖羲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太昊帝』。

    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有关伏羲记载,收集得较完整,抄录如下:『太昊庖牺氏,风姓,代遂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於雷泽而生庖牺於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瑟。木德王,注(主)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大是也。都於陈,东封太山,立一十一年崩。其後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叟之胤也。』

    《说卦传》:『雷以动之,……乾以君之』,『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震为龙』。

    长期以来,《易》学家对《说卦传》所云之『帝出乎震』多理解为大自然及万物均由震产生。如《周易正义》引王弼注《益》卦曰:『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齐巽者也』。《周易集解》引崔憬曰:『帝,天之王(旺)气也,至春分则震王。』《说文》亦云:『帝,蒂也。』到了近代,多数学者都按此义注之。如台湾《易》学家南怀瑾及徐芹庭两位先生的《周易今注今译》将『帝出乎震』译为『宇宙造化的一切万物,从震动开始的』

    如果真是这样,则与『万物出乎震』完全重复,实无必要。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及其研究,对此语似可作出新解释:即此处之『帝』即伏羲氏太昊帝,这也是《帝王世纪》和《补史记·三皇本纪》的原意。

    『帝出乎震』有时间和地点的双重含义:

    就时间说,伏羲或伏羲王朝是诞生在春季。依伏羲八卦方位,震在东北方,为立春;依文王八卦方位,震在正东方,为分春,此与M45号墓的星象正合。在古代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较今温暖湿润,第一声春雷多发生在这段时间内。此时,气温逐步转暖,雷雨增多,草木萌动,动物如扬子鳄等也由伏蛰转入活动状态,所谓『春分而登天』,『飞龙在天』。这也是M45号墓星象所示的季节。故曰太昊帝『首德于木,主春』

    就地理位置说,伏羲或伏羲王朝的诞生地也与『震』有密切关系。震为雷,『震,东方也』,亦可理解为在西水坡东面不远的雷泽。此即《帝王世纪》所谓『华胥履大人迹於雷泽而生庖牺於成纪』之雷泽,或《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所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及《册府元龟·帝王部·诞圣》所说『大人之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帝於成纪』之雷泽。而更重要的是,此亦西水坡遗址的大量蚌壳所出之雷泽

   《吕氏春秋·季春纪》及《礼记·月令》都说:『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暤,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高诱注曰:『甲乙,木日也,太暤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又注曰:『东方,少阳。物去太阴,甲散为鳞。鳞,鱼属也,龙为之长。角,木也,位在东方』。又注曰:『姑洗,阳律也,姑故洗新,是月阳气发生,去故就新,竹管音中姑洗也』

    对以上所引之星象,这里要略作解释:『日在胃』即日躔胃宿或太阳在恒星间运动到胃宿。『昏七星中』就是黄昏时星宿在南方中天;『七星』就是星宿,二十八宿之一,属南宫朱雀七宿中间的一宿。『旦牵牛中』是指早晨日出前的牛宿即『牵牛』在南中天。牛宿为北宫玄武之第二宿。这些星象都与M45号墓相合

    《吕氏春秋·季春纪》及《月令》又说:『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高诱注曰:『右个,南头室也』。这与M45号墓墓主的地位和葬位都相符。

    这样一来,以上所引之星象、季节和地理方位均与M45墓及其墓主伏羲相合。『其数八』即八卦。高诱注中还点明了太昊和龙的关系。

    《汉书·律历志》亦云:『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

    《初学记·天部·雷》亦云:『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雷二月出地,百八十三日雷出则万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三日雷入则万物入。入则除害,出则兴利,人君象。〈易〉曰:「雷出地奋,豫。」雷者,所以开发萌芽,辟除灾害,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王者从春令,则雷应节。』其中的『人君』、『王者』均指伏羲帝,这也可作为『帝出乎震』的另一注释。

    总之,无论哪一方面,以上所论者如震卦、雷泽、长男、太子、龙、春季、春雷、东方等都与濮阳西水坡遗址及M45号墓相符。当然也证明了墓主就是伏羲太昊帝;而东侧所葬的殉人就是太昊帝的长男或太子


             5.5.2、关于『华胥履大人迹於雷泽而生庖牺於成纪』

    『华胥履大人迹於雷泽而生庖牺於成纪』不仅说明了雷泽孕育了伏羲王朝,这还透露了以下信息:
    1、伏羲降生的时代,基本上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或者说一夫一妻制尚未完全确立。伏羲称帝後,『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实行向一夫一妻制的父权社会过渡。故《白虎通》亦云:『伏羲因夫妻,正五行始定天道。』

    2、伏羲的生父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巨人,有其父必有其子,M45号墓墓主身高1.84米,现在看来也可称为巨人。可见墓主就是履巨人迹而娠的华胥之子。他那高大的身材和高超的智慧可能是他成为『百王先首』的重要因素

    3、此语透露更重要的信息是『华胥生伏羲于成纪』。由于此问题关系重大,涉及面广,于下节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