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燕中 | 脾者土也,治中央

 杏林真传公众号 2021-01-26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一、名家注释

张志聪注:“春、夏、秋、冬,肝、心、肺、肾之所主也。土位中央,灌溉于四藏,是以四季月中,各主十八日。是四时之中皆有土气,而不独主于时也。五脏之气,各主七十二日,以成一岁。”

高世栻注:“著者,昭著也。胃土水谷之精,昭著于外,由脾脏之气运行,故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二、脾不主时,各十八寄治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是由于太阳运行的位置不同而成。古人将一年360天分为四季,一季90天,分别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气,同时四气随着太阳的升降运动而形成生长收藏不同形式。

如果用五行来描述一年四季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内容要更深刻一些,首先春夏秋冬四季对应木火金水四行,同时也对应温热凉寒四气。木火为阳,金水为阴,温热之气为阳,凉寒之气为阴,土为五行之中气,性平,不阴不阳,没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所以不独主时。经文提出脾土不独主时,但寄治十八日在每个季节中,这每一季的十八天是指旺于四季的四季月之末十八天,共合七十二天。

《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曰:“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即指脾时旺于每季末月各十八日,对此王冰认为当在每年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日,如其注:“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谓三、六、九、十二月,各十二日后,土寄王十八日也。”而马莳、张介宾则认为此十八日当在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十八日,如《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说:“辰、戌、丑、未四季之月,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土王用事十八日,一岁共计七十二日。”

《类经》云:“五脏所主,如肝木主春而王于东,心火主夏而王于南,肺金主秋而王于西,肾水主冬而王于北;惟脾属土而蓄养万物,故位居中央,寄王四时各一十八日,为四脏之长,而不得独主于时也。考之历法:凡于辰戌丑未四季月,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土王用事十八日,一岁共计七十二日。凡每季三月各得九十日,于九十日中除去十八日,则每季亦止七十二日,而为五行分王之数。总之五七三十五,二五一十,共得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之常数也。”

虽然关于十八日的具体时间有不同,但是这十八日介于季节之间还是可以确定的。由于有了这个18天,让每个季节的转化有了具体的连接方式。从时间上看,季节之间的转化需要土的运转,土性平,和缓,介于每个季节之间使它们之间的转化更为和谐,所以我们很难感到季节变化所带给人体的巨大的温度上的变化。

从空间来看,四方东南西北方以地为中心,四方为阳在天,地居中在地为阴。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都是以土地为中心形成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人体五脏从空间位置上看也是如此,脾胃居中为上下左右的运转枢机,心肾位居上下,肝肺位居左右,上下左右发生关系时都要有脾胃作为枢机。同时由于脾胃枢机的运转也带动了周围四脏的旋转循环。

总之,脾不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空间上看都是阴阳的中心,不阴不阳,不偏不倚,是阴阳转化的枢纽,是阴阳平衡的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