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柳青人赶大河——赶大营的先声

 汐钰文艺范 2018-08-16

说起赶大营,不禁想到了赶大河。


古镇杨柳青靠近大运河、子牙河,是漕运重镇。据《天津道光保甲图说》记载,当时在杨柳青4832户居民中,有船户494户、船伙521户,可见漕运是当时杨柳青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占据了长江下游各省,割断了南北运道,经过运河漕运的只剩山东、江苏二省,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改行海运,让杨柳青的船户失去了营生。而子牙河“水清性又急,每年立秋时例为涨溢,淹禾稼又不遽退,为害甚烈”。同治年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多旱涝,间有蝗灾,基本没有丰年,农民的生活也没有了着落。人们不得不在传统谋生方式之外另谋出路了。他们的出路就是沿河私人贩运、做船工,俗称赶大河。


同治七年,左宗棠率清军在直隶一带追缴“西捻”,并在白沟与保定之间征调船只,准备转入陕西。于是,杨柳青的灾民多应征充当船工。而这时,左宗棠军也在准备入陕的物资,于是很多杨柳青人便借机大规模跑起了贩运。


其实,杨柳青船工们跑贩运是有传统的。漕运未废时,清政府是默许船只在运送粮食的同时夹带私货的。杨柳青所临的大运河、子牙河都是沟通各埠的方便渠道。《天津杨柳青小志》曾记载:“上流既多商贩运输,亦交通便利,玻璃河之石,顺德广平之陶,获鹿之冶,文安胜芳之鱼虾菱藕等,卖谷者,商旅者皆取道于此,以赴天津。而杨柳青人每有西方地名在口角上,如:王家口、白沟河等,村人类常道之,因盐河之上流交通也。”



子牙河与大清河相同,大清河的尽端就是白沟镇。这是沿岸最大的水陆码头。每十天有两大集,集散南北货物,以批发为主,还允许赊账。于是白沟镇成了杨柳青人赶大河的去处,再加上左宗棠在这里征船、准备物资,白沟就更引起了杨柳青人的关注。沿河道而上,白沟成了杨柳青人谋生的重要去处。到清末,杨柳青人已经在白沟立业,开的大小店铺已经有十几家了。其中比较大的有恒义源、天丰号、明盛号等。白沟的商品曾有80%来自杨柳青。通过赶大河,河运与营销传统成为杨柳青商镇的经济风景。


同时,河运营销也为杨柳青这个商埠码头带来了商机,杨柳青的服务业随之大兴。服务于河船的旅店、饭店红火了起来。开始是些摊贩小吃,后来经营扩大便出现了很多小饭馆。原来的十五街曾有一条街就叫“饭店子”。其中最有名的、最大的饭馆是杨柳青鲜货市西的五云居。它的菜肴味美,而且经营灵活,可以送菜上船,很受过往船只的欢迎。而一些味美的小吃也从此出了名,其中孙记酥糖、槟榔糕、黎记包子等至今犹存。


可以说,赶大河为杨柳青人找到了生存途径,发展了地方经济,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赶大营做了预演,是赶大营的先声。


图片来源:西青旅游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