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该如何写出味道?

 廖耀中 2018-08-16


书法可不仅仅是书写文字。像笔画、墨色、字形、诗句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只是“形”,一幅作品中抒发的感情、体现的韵律才是书法的“魂”。 


书法出“味”, 往往就出在这“魂”上。此中益处只得细细品味,方知妙处。书法作品若要打动人心,发人深思。则作者的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缺一不可。



字内功夫


字内工夫即笔墨功夫。就是指驾驶笔墨的本领、能力、造诣。字内工夫着重在这四个方面。


一是用笔随心所欲

对笔的运用,要做到随心所欲。提、按、使、转,抑、扬、顿、挫,中、侧、逆、顺,方、圆、藏、露,都要达到驾御自然,随心所欲,一种“必然” 程度。


二是要形成自己的书写个性

在精心临摹古人法帖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模仿古人。而应该在得神之后,不断溶入自己的个性之“味”,形成自己的书写个性。


三是要熟练掌握汉字笔画以及结构

要熟练掌握汉字的八个笔画及其变化十分重要。此外汉字的结构、变化,尤其是草书的结构、变化都要熟练掌握。


四是熟能生巧,要不断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有技巧,才能出“味道”。 要使书法出“味道”, 那就必须下功夫。坚持不懈,刻苦临池,突破高原,不断进取。“多看自知,多作自好”,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只要下功夫,定会出“味道”。



字外功夫


书法要有“味”, 还必须有字外功夫,字外功夫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化素养。

书法是系统的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涉及到史学、哲学、文学、美学等。因此要借鉴古法,借鉴自然,借鉴姊妹艺术,掌握书法技理,以我性情,我书我书,书出“书味”。


二要有学识修养。

古今书法家尚来重视字外功夫,宋·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书亦然,明·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因为书法作品是书家渊博的知识、高深的修养、娴熟的技法的结晶,所以,没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无法创作出上乘之作的。


学识深,意气平和;学识高,胸怀豁达;学识广,联想丰富。凡是卓有成就的书家,都是学识丰富深广的文人、学问家。识广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创作出“书味” 。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也好,近代的吴昌硕、于佑任也好,当代的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也好,都是学识深厚,修养颇高,独树一帜的大学问家。书品人品,人所共仰。


三是要有艺术素养。

书法是一种精神产品,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一这种艺术素养,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不是读了一两本“美学”就可以学到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 艺术素养是要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育出来的。


四是要有品德素养。

首先,善是美的内容,美是善的表现形式,这种“美善统一” 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观点。人的道德品性与书法作品的风格及其价值是切切相关的。


从价值观念上讲,品德高尚的人的书法作品价值就高。诸如,立身清廉的王羲之,风毅雄特的颜鲁公,秉性刚强的柳公权,爱国名将岳飞等,都是人品高尚,为后人所崇的书法大家,他们的墨迹也都是永垂千古,成为无价之宝。


其二,中国传统道德观是“和为贵”, 而书法艺术不论是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是要达到“和而不同” 的有机统一,以表达人们的美感。书法是体现人们心灵美的特殊造型艺术,书家的道德修养越深,则书法艺术境界越高,书法必然越有“味”。



总之,书法是中国的艺术,只能有“书味”, 不可有“洋味”; 书法是高雅的艺术,只能有“雅味”,不可有“臭味”。 只有具备了字内和字外两种硬功夫,才能使书法真正有“书味”、“ 雅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