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我爸说,老家某个亲戚家孩子想要复读,说是只考到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我一听大吃一惊,因为按照这孩子平时的成绩,应该可以考上一本。 后来听我爸说是孩子太粗心了,出来的分数比预估的低了四五十分,和老师同学对了答案,才发现自己看错了好几道数学题和物理题。 粗心几乎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很多孩子用来掩盖自己没考好的借口。 每次遇到平时作业会做,考试就出错的情况,孩子们就会对家长说:“这道题我会的,就是粗心了。” 家长们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原来是粗心惹得祸,那下次注意就可以。 殊不知,粗心只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粗心背后掩盖了孩子学习上可能存在的五大问题。如果不加以改进,任其发展,很可能会成为学习隐患,后悔就来不及了。 粗心,因为知识掌握的不熟练 01 我们平时下班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件反射。 同理,如果孩子对学科知识滚瓜烂熟,哪怕考试时不那么谨小慎微,出错的概率还是会低得多。 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即使对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写作业的时候也体现不出来。但考试的时候,时间仓促。在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对策 限时写作业 让孩子限时完成作业,提高写作业效率,这样孩子如果对某些知识不熟练,也能提前在作业里看出来。 当孩子在限时情况下,作业准确率越来越高,考试出现粗心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整理错题本 将孩子做错的题,分科目归纳到错题本上,分析出孩子的知识点存在哪些不熟练、不懂的地方,然后集中多次练习。 02粗心,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的孩子,他也比较认真地做了卷子,可能还检查过,但是当时他的确没有“看到”出问题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第一眼看“456+264÷12=?”,他先看到了“456+264”,于是迫不及待算出答案,接着再去除以12,得数等于60。等他看到老师鲜红的叉号的时候才会想起老师讲的“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于是恍然大悟。 其实在做题的时候,这个法则他并没有忘掉,只是在加工信息的时候没有一下子提取这个综合算式的全部。即“456+264÷12=”,他看到了“456+264” 就开始了计算,忽略了后面的“÷12”,这种“忽略”是因为大脑在处理计算的同时抽不出精力来兼顾计算法则,所以就顾此失彼了。 出现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原因就是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 对策 虽然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有一定规律,即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孩子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能力会更强,但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注意力的训练,防止孩子粗心。 顶级一线老师崔苏醒在《孩子读小学,这样帮才有用》一书中,分享了几个她用来训练学生注意力的几个有效方法,家长可以试一试。 找“的”字游戏 给孩子拿一张报纸,让孩于快速浏览报纸、用笔圈出所有“的”字。要求不能漏字,不能回头反复找,比比谁用的时间短。 这么做可以训练那些眼睛捕捉信息较少的孩子一次注意更多的信息。 当然也可以是从一堆数字报表中找“7” 等等。 “一字不错”的朗读比赛 从课本中任意挑选一篇文章朗读,比比谁在读课文的时候能一字不错。这个游戏不仅训练课文朗读的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这个要求看起来很容易,实则很难,因为既要朗读又要注意不读错,对注意力要求很高。 崔苏醒老师就喜欢在班里和孩子们进行这种朗读比赛,刚开始没人能一字不错的读下来。后来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错字频率越来越少,渐渐也有学生能够做到一字不错,而那些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本身就比其他孩子高。 03粗心,因为没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一次家庭教育分享会上我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妞妞上三年级,平时作业都会写,但是一考试总是看错题,总是考八十多分,上九十分都很难。 她妈妈非常着急,结果专家经过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妞妞从一年级开始,遇到看不懂的题目,就依赖爸爸妈妈帮忙读题。 家长在读题的时候,往往在断句重音等方面已经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孩子听了家长读题一下子就会做了。 可是考试的时候谁来帮孩子读题?平时孩子自己不会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考试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最后孩子会说:“这些题我平时会做的,就是粗心。” 对策 到了中年级,孩子读数学题时很少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依赖爸爸妈妈帮助读题过度到孩子独立审题。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读题,读一遍不懂再读。 04粗心,因为不会检查 有位老师朋友说,她在监考时发现,很多孩子检查的语文、英语试卷的时候就像拿着广告彩页那样,反过来再正过去,一遍遍地去“读”卷子,有的孩子其至连读都不读,只是反反复复琢磨自己写出来的字对不对。 这种检查方法忽略了一种可能,也许这道题从一开始自己的理解就是错的。 比如,语文中有一类题目叫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目,有的孩子检查的时候只是反复审视自己有没有写错字,其实有一部分出错的孩子不是因为字写错了,而是从拼读拼音就错了。 对策 如果检查的方法不对,只看自己写的内容,就是看上十遍也不能发现错误。所以检查要从读题和审题开始,而不是直接审视自己写的答案。 语文和英语需要从头审视题目,把自己写出来的答案遮挡起来,再次认直读题、审题,在心里默默做一遍,最后把得出的答案跟自己已书写的答案对照一番。 05粗心,因为性格比较急 一位叫Kagan的学者把相似图形匹配测试 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 应用于测试学生认知风格中,并把其分为四类: 冲动型学生,反应迅速而犯错误较多; 沉思型学生,反应较慢而犯错误较少; 迅捷型学生,反应迅速且犯错误较少; 缓慢型学生,反应较慢且犯错误较多。 这个测试显示,冲动型学生相对于沉思型学生更倾向于粗心。当自己的认知风格定型后,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很难改变,从而想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就像想要戒掉游戏一样难。 对策 让孩子意识到粗心的危害,比如带孩子看一看《粗心王国》这类动画片,或者讲一些粗心带来危害的故事。从而促使孩子慢慢的改变自己比较冲动、着急的做题风格。 总之,粗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孩子轻视了粗心掩盖的学习问题。 就像全国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对女儿说的那样:“孩子,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而对于粗心,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克服。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战胜“粗心”,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在全国率先推出《唱诗词,品经典》免费公益节目,每天10分钟,品诗词,唱经典,让孩子成长路上有诗和远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