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0828临证能力提升:关于病势与药势的判断(下)

 pxclwj 2018-08-17


四.化繁为简,抓住虚实大方向

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非常有幸碰到了一位老师:任林先生,当时我处在一个迷惑期,他告诉我了一个简单的方法,一个关键的大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刚才我告诉大家的。他说实际上我们学习除了深入和广博之外,还要学会化繁为简,因为化繁为简才能抓住那个大方向。他告诉我要做这样的训练:这个病人在你面前,你首先要判断他是虚还是实,是寒还是热,是阴证还是阳证,对于这个诊断的过程来说,应该是你先通过望诊和直觉与经验的统合,形成关

于这个病人和病情的一个基本判断,然后再有目的地去询问,让病人去陈述,这是一个寻找证据和完善判断的过程,问诊部分等于是一个澄清和确认,寻找证据证明你的初始判断正确与否的过程。而不是在自己还没有真正仔细看过这个活生生的人,有了自己的关于这个病人和病症的基本判断之前,就一头扎进辩证论治的思维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围绕病人主述病症,开始全方位地问问题,“什么时候痛,白天还是黑夜,拒按还是喜按…”或者直接看他的化验单,或者就根据西医的诊断,比如胃炎,然后就开始辨证开药了。

我们现在很多辨证是在一个围绕症状和病的局部辩证思维水平,比如胃炎可以分成六型或者八型,肩周炎从针灸来说可以分成多少型,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而且运用起来肯定是有效的。我刚开始就是这样学,也这样用,在我大学最后一年,治疗肩周炎的时候是根据《针灸大成》或者是一些老师的套方,确实有效。但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要越过这一步,要形成自己的判断,有观察思维判断的能力,那么诊断病人之前你先要有一个判断,而且最重要的是虚实不能搞错,这一点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有比较严重的带状疱疹,剧烈疼痛,伴有低热,舌苔有点红,舌体胖大、水滑,下肢水肿,长期的高血压,有过两次中风,去年还得过一次急性肝炎,差一点肝坏死,后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把他救了过来。现在的情况是除了这些症状很痛苦之外,饮食、睡眠也比较差。那这一系列症状在都在这里的时候,如何去治疗呢?如果按照目前主症,那就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有很多类型,可以去分型治疗,这是我们常规的一条路,但是他同时还有肝脏、心脑血管和水肿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回到传统的中医思路,用《伤寒论》《温病条辨》或者八纲辩证的这类思路,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判断他是虚还是实。因为这个决定了调治的整体大方向是什么,无论是借助哪种方法,它决定了你的用药思路,用药的剂量,选穴思路,还有选择什么样的手法。

这个病人从虚实判断来说,他属于虚实夹杂。但是虚实夹杂还是一个模糊的判断,大多数病人都是虚实夹杂的,很少有纯粹的虚也很少有纯粹的实,这里面的权重其实时刻在变,我们还要判断在当下这个阶段他的状态。他已经下肢水肿,心脏最近也不舒服,曾经有过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的高血压,现在其实是一个以虚证为主的状态。如果你判断到这一步,起码决定了不会轻易去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因为这个会伤他的中气;也不会轻易地用大量的行风湿的药,因为会把里气发到表面,会使得里边更虚;也决定了不会用过于强烈的放血,或者选穴的时候取四末,因为他的五藏之气本来就已经虚于里了,再把气引到四末,这就是《灵枢经》里说的“此为逆”也。

这就是刚才谈到的,我们可能做了很多年临床之后,对于这种细微的辨证,具体到某一个病,或者某一个病的某一个阶段用什么方法已经很有细节,有大量的经验了,如果再能够增加虚实的判断,就能更好地提高疗效,起码不会错。当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是需要做夏装还是要做冬装的时候,就在考虑用什么扣子,配什么袖口,用什么领花等一些细节。对于体质还不是很偏的人,错几次还没有大关系,但对于比如已经到了少阴、厥阴状态的人,错一次可能他就没有机会了。 
 

五.顺应气机运行方向:虚则阖,实则开

刚才谈到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要简化,当一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要去抓重点,先判断是虚还是实,在用药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这个方子是什么流派,药味、药量是多是少,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开的这个方子,它是开还是阖,是补还是泻。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方子,会考虑因为某个特别的症状问题而决定要加某个药,加多少克,最后因为一堆症状,加了一堆“对症的药”,但是整个方子的大方向不清楚了。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单纯的问题,比如小孩子的单纯感冒,单纯的感冒属于邪气在表,当人体有正气的时候,人体本来的方向就是向外开,这是气机运动的一个原理——“虚则阖,实则开”。而当人体没有能量的时候,气机运行的大方向是向内收阖的,所以三阴证就不可强发汗,这也是《伤寒论》的观点;当人体有能量的时候,它自然会向外开,所以当在太阳阶段而且有实证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开。

也就是说治疗人体的策略或者说方向,不是由医生来主观决定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四个重点。有时候医生用药太猛,他会由着自己来决定该补还是该泻,但实际上医生只是一个辅助,他永远要顺应病人本来的气机运行方向来用药和施针

那如何去判断病人本来的方向呢?这里面可以展开的很细,但是很细的部分是需要长期训练的,比如站桩、打坐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际感受到病人。这些可以慢慢地来学习,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刚才说的虚和实的判断,当人体的能量不足的时候,它正在自然地往回阖,这个时候不能强开,像《伤寒论》说的不能强发汗,不能强下,不能强吐。 

六.把握处方的药势

    刚才我说到小孩子纯粹的感冒,如果他正气很足,要用解表药,这就谈到用药的药势问题。解表用什么方法呢?我们知道,按照教材对于解表法的分类来说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解暑化湿等等,这也说明中医学发展的很细微,有时太细微了之后,会带偏初学者对大方向的总体判断。有关药性理论的部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神农本草经》的开头,还有李东垣的书,再有就是《本草纲目》前面的序例,大概二三十页,内容不多,但里面有用药的关键。药性理论是现在的学院教学中被忽略的一部分。

比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当人体需要解表,需要开,尤其是开上焦或者气分的时候,需要辛味药,那么运通中焦或者说血分的时候,要用苦味药。要开深层血分,就是比中焦更深的下焦部分的时候,要用咸味药。所以每一个药的味决定了它所能作用的方向和层次

但是我们现在常常看到一个小小孩的感冒,或者是老年人的虚性感冒,都用了太多的苦味药,而且药的品类过于复杂,药量偏大,当这样一锅药熬出来之后,味是非常厚、非常重,也非常浊的,在李东垣的书里面曾经提过,当气味过厚,药量过多,剂量过大,或者煮了过久之后,就没有气就只有味了,气为阳,味为阴,味太重了之后就直入肠腑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喝西湖龙井,稍微泡一泡就得喝,为什么呢?取其气。如果我们每次拿一斤煮它二十分钟,出来的还是原来清香的味道吗?喝了之后还会有那种微微地疏通透表醒神的作用吗?都没有了,因为气都散掉了,只剩下重重的苦涩。这种大剂量和久煮久煎只是取其味,而不是取其气,最后喝下去,即使本来可以开上焦宣肺的也没有了,而变成运通中焦、清热解毒,有的人可能还会拉肚子。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在开药的时候,除了要选择一味味的药,也要留意方子的整体是偏气还是偏味的,偏阴还是偏阳的,偏寒还是偏热的。还要留意整个方剂的清和浊,动和静,或者老一辈中医常说的走和守,厚与薄,升与降,这是一张处方的关键

七、总结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在诊断、用药上体会到的几个重点,都是我们学过、背过,也考过的——考虑人体的虚实,目前是需要开还是阖,用药的时候,要清楚这些药是走表还是走里,不能只是把一堆我们希望的药按症状和功效堆进去。

药物进入身体,不是只按照功效和主要行经来发挥作用的,其实更像香水在一个空间弥散。我们的人体就像是一个空间,生病是这个空间弥散度不均匀了,甚至它本身的气机流动有一些错误的方向。比如说,所谓虚阳上亢是人体的能量或者精气不能聚集在下方,同时不能均匀地圆周化运动布散于全身,而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格局,这个格局会使得气往上冲。要从气象的角度来体会,在用药上尤其要这样来体会。

今天就先讲这些,给大家作个参考。谢谢大家。

 

主讲人:李辛

讲课时间:2016年08月28日

讲课主办方:美国中医危急重症疑难杂症交流群

整理和编校A版:采采 刁文雅 陈剑城(中医家)

整理和校对B版:蝶儿 晓知辉 甘草巴比 晓杰 蓝色玫瑰 自邇山房顺风 行云流水 王银 不解释 渺青 定 婧芝 点儿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讲者简介

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源文际医疗顾问,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天首达脑科学研究所顾问。 

著有:《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瑞士,2013)、《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2015)、《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健康、生命与生活》(立品图书,2018即将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