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如何降尿酸?

 中国生命营养 2018-08-17

痛风患者运动疗法的效应是降尿酸,而运动疗法降尿酸的机制主要是:剧烈收缩的肌肉内血流加大加速,血氧增多,促进了皮肤和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肌肉摄取血尿酸,同时肌糖原分解加速。

   



如继续运动则热能来源必须依赖于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与游离脂肪酸。糖的来源除血糖外,主要来源于肝脏。游离脂肪酸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分解。所以,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可减轻体重,血尿酸亦随之下降。


同时长期运动增强了有氧氧化关键酶的活性,如骨骼肌激酶、琥珀酸脱氢酶及葡萄糖转移蛋白等活性增强。有研究证明,运动可降低高血脂、血黏度及血压。研究还表明,长跑运动员比室内作业人员的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脂蛋白酶活性要高。运动可增强脂蛋白酶活性,运动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抑制前列环素的β血栓球蛋白下降,同时使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下降。运动还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痛风合并的轻中度高血压,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5~10mmHg。所以,运动能延缓痛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运动疗法的绝对禁忌

运动疗法对轻中程度的痛风患者,尤以成人肥胖型患者最为合适。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控制的痛风患者,正在口服降尿酸药时,亦可用运动体育疗法。有结石、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痛风并发症,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耐力情况、运动后的反应等,采用适当的运动方式与运动负荷,如散步、小运动量的卧位或坐位医疗体操(轻量医疗体操)等。


老年痛风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运动疗法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各种急性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生的心肌梗死(4周以内),心室壁瘤,心律失常,最近发作的血管栓塞,由肺心病引起的严重通气障碍,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并发严重足部坏疽、痛风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未控制急性发作的痛风患者,也绝对禁止运动。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运动疗法的相对禁忌证,包括代偿性心瓣膜疾病,运动后加重的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装有心脏起搏器,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过去曾有血栓性静脉炎者,神经肌肉疾病或关节畸形有加重趋势者,最近有暂时性脑缺血者,极度肥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