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刀松解配合骨减压、小腿牵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xyf4345 2018-08-17

【作者】聂伯泉  茹志林  吴娟航  沈妮娜  庞朝会

西安市长安区聂河颈肩腰腿痛专科医院

(本文摘选自《中国针刀》第十期) 


摘要】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43例治疗组和43例为对照组。目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后P<>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松解 骨减压 小腿牵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因至今尚未明了,多与年龄、性别、体重、气候、环境及损伤等因素有关,病理改变原发于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发生变性、软化、碎裂、脱落甚至消失。关节周围韧带力平衡失调,使关节面的压力、应力分布不均衡,这种压力波可传导至骨端松质的髓腔内,使骨小梁受压而被吸收变性,骨端呈囊性改变,临床治愈率较差。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共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86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3岁、其中40-50岁之间6人、60-70岁之间27人、70岁以上10人、病史最长40年、最短半年。对照组中:男性18人、女性25人、年龄最大76岁、最小45岁,其中40-50岁之间5人、60-70岁之间29人、70岁以上9人、病史最长42年、最短2个月。根据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临床表现 

2.1症状:主要以关节疼痛、行走不便、伸屈受限、下蹲困难、行走姿势不当时关节内剧痛,常伴关节僵硬,关节打软现象,严重时还可以出现关节积液、夜间胀痛、关节畸形改变、“O”型腿、“X”型腿。

2.2体征:关节内、外侧常有明显压痛,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严重时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屈曲,下蹲试验阳性,关节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阳性。

2.3 X线片正侧位显示:关节骨密度降低、关节间隙不对称、内侧多变窄、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关节边缘增生、髌骨外移、严重时内侧间隙消失、胫骨内侧、骨股髁骨质压缩样改变或囊性改变。

3 诊断依据及理论 

86例膝节骨性关节炎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针刀医学原理》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4 治疗方法 

4.1对照组:选择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较明显处及髌骨周围定点。常规皮肤消毒,针刀垂直于皮肤刺入,刀口线和膝关节纵轴平行,行纵行疏通,再调转刀口线90度横行铲拔2-3下,出针刀。髌骨周围治疗沿髌骨缘切开髌周韧带。对内侧韧带、股薄肌、缝匠肌止点与外侧卡胫束,胫腓间韧带、冠状韧带分部区均按实际病情预以松解处理。

4.2治疗组:除针刀松解治疗外,配合骨减压及小腿牵引。

①骨减压治疗分别在胫骨粗隆内侧稍偏上处平台下2CM及股骨内髁处定点,按骨科手术要求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到骨膜,选择直径为0.4CM的硬脑膜外骨减压椎,垂直于皮肤刺入达骨面,逐渐旋转刺入骨皮质,穿过较硬的皮质层即感局部阻力明显减低即到达骨髓腔,旋转退出针,可看到淡黄的骨髓液流出,可伴有少量的血液,让其自然流出,流出量约为5-10ML,术毕。局部再次消毒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包扎。

②小腿牵引:自制小腿牵引带,缠于患者小腿及足踝处通过滑轮装置固定,牵引力度3KG,每天牵引在床上时间必须大于5小时,持续1个月以上。并在牵引前后作股四头肌收缩活动。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目前从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骨内压高、年龄、性别、酶代谢及营养和生物力学等因素有关。骨内压升高是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已通过临床验证。因此如能阻止骨内压升高,将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节软骨的改变是最初期发生病变的部位,由于关节自身或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使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瘢痕形成,软组织对关节的固定作用减弱,关节失稳,压力不平衡,致关节软骨承压点改变,使关节局部血液循环或代谢出现异常,局部软骨表层软化、变性失去正常弹性,甚至脱落,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软骨面糜烂、溃疡,当溃疡面积较大时可使软骨下骨板暴露,软骨下骨板暴露后压力可以直接作用于软骨下骨板,正常情况下骨血流与髓内压应属平行关系,当局部压力增加时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骨内静脉发生瘀塞,使髓内压持续增高,充血的骨质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应,继而发生渗出、骨内间隙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使骨内压增高。其次由于髓内压升高,髓内静脉淤滞,骨内静脉窦扩张还可以造成局部骨质囊样改变、骨硬化等,进一步加重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根据以上病理改变,我们采用针刀松解使关节周围韧带挛缩、痉挛等异常应力改变得到解除,调整并恢复了关节失稳所致的力平衡。骨减压术的使用,解除了骨高压所致的关节胀痛使患者立即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减压后的局部骨质血液循环增加,从而加速了局部代谢,促进了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使髓内压与骨血流量保持相对平衡关系。骨质局部渗出相应减少从而达到降低骨内压的目的。小腿牵引主要针对关节失稳、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的患者,属物理治疗。使周围韧带被动延长,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修复。从我院多年来病例观察,针刀术后配合骨减压及小腿牵引术,使大部分骨关节重症病人免预关节置换,并从影像学上有了明显改善。这一方法的推出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因治疗费用低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6.2

[2]《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