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416称谓4

 田牧 2018-08-17

416称谓4

  2.3学生的身份

  上一课讲了老师的称谓,有老师就有学生,“学生”是一个集合名词,详细分起来还有几种,你了解多一些,对于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就比较深入。先来看一段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八回有这么一段:“且说他这位亲家沈中堂,现官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又兼掌院大学士。虽然不在军机处有什么权柄,然而屡掌文衡,门生可是不少。“衡”就是秤,“屡掌文衡”就是当主考官。你看这一段中,出现了一个词:“门生”。“门生”是不是学生呢?等下讲。

  我经常引用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注,《后汉书·郑玄列传》有一段故事:“时汝南应劭亦归于(袁)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应劭字仲瑗,又作中远,这是东汉末年的名人,著作很多。“自赞”不是称赞自己,而是自我引荐。郑玄作客袁绍,正好应劭也在袁绍处,应劭自我引荐说:“我就是担任过泰山太守的应中远,我当你的弟子怎么样?”这里应劭要当弟子,不是当门生。

  弟子和门生,是不同的两批人。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解释的很清楚:“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隶释》还说:“未冠则曰门童,总而称之亦曰门生。”笼统地说老师所教的学生都是“门生”,但细分起来,如果年龄未到二十岁的,那是门童。二十以上老师亲自传授的,那是弟子。但有的老师学生很多,教不过来,就由大弟子教一些学生,这就是门生

  我拿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例,来说明门人和弟子的不同。《后汉书·郑玄传》说:“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豚郡卢植,事扶风马融。”郑玄感到家乡山东一带没人可以指导他,由卢植介绍,师事当时著名学者马融。

  《郑玄传》说:“(马)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你看,这位马老师的学生分为两批:一是“门徒”,四百多人,二是“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这批人是可以直接见马融的,也就是弟子。“融素骄贵,(郑)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郑玄三年没有见到马老师,只是高业弟子给他指导。这时候,郑玄的身份只是门徒。

  后来机会来了:“会融集诸生考轮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有一次马老师召集弟子考论一个图纬问题,要懂算术,听说郑玄算术好,召郑玄上楼,这才见到了马老师。郑玄解决了数学问题,同时抓紧机会,把三年来学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当面请教马老师。传说只问了三个问题,马融一一作了解答。请注意,这一来郑玄的身份变了,成了马融弟子。“问毕辞归”,问题解决了,郑玄就告辞走了。(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玄今去,吾道东矣’。”郑玄这一走,马老师感叹说:“我的学术将流传到山东一带了”,这一点马老师还是很有眼光,历史证明郑玄的成就超过马融。我年轻时求学,老师对我讲郑玄的故事,非常震动。我们那时候是不经研究和思考,不能随便发问的,当弟子提问题,本身就表达你学术水平和研究程度。老师指一条路告诉你去走,告诉你要读哪些书,只有反复思考而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请教老师,由老师解答。

  上一课讲到周朝官员七十岁退休,教乡间子弟。刘宋雷次宗解释说:“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弟子”本来指弟弟的儿子,即唐以后所称侄子,老师不属于五服宗亲,但对于学生来说其恩犹如父兄,所以相对而言,当时学生称为“弟子”。

  上次还讲到“先生”,《论语·为政》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何宴《论语集解》引马融的话说:“先生,谓父兄。”孔子的意思是:孝顺最难是和颜悦色。有事情子女抢着做,有酒肉父兄多吃,这难道就算是孝吗?这句话中弟子和先生是一家人,后代转化为学生和老师,有事情学生去做,有酒食老师随便吃,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孔子的原话不是这个意思。除了弟子和门生之外,还有一种“私淑弟子”。“私淑弟子”的意思是私下敬仰某人,以某人为师,但实际上未曾得到直接的传授,甚至根本没见过面。《孟子·离娄下》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出生时,孔子早已去世。孟子“授业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是“子思之门人”,得孔门之道,所以孟子说“私淑”孔子,以孔子为师。

  

  本课一开始讲到的《官场现形记》中,沈中堂做过多次主考官,所以门生极多。这沈中堂是座师,并没有真正教过那些门生,所以这些人只能称“门生”,不能称“弟子”。有些座师长寿,徒子徒孙特多。明代都穆说:“张公元桢居翰林久,其门生之子又有出门下者,其人不敢称门生,而通状曰门孙。”这是父子两代同出一个座师,那就产生了“门孙”这名词。

  还有一种情况,如顾炎武所言:“座师,房师之谓我,谓之门生;而门生之所取中者,谓之门孙。”这是说如果门生自己做了考官,录取了一批门生,对于太老师来说,就是门孙。

  在科举时代,师生关系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表。古代师生关系,对于学术和政治影响极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关系网,在书法作品频繁地表现出来。

  2.4师生之间常见的称呼

  明白了师生关系,怎样称呼就比较容易懂了。要注意“弟子”这个名称,后来经常用于宗教信徒,如赵孟頫拜中锋和尚为师,自称弟子。写信上款“中锋和上老师”,下款“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

  这是赵孟頫抄写的《心经》,最后一页的落款是:“弟子赵孟頫奉为本师中锋和尚书”。

   

  唐人写经,最后落款是“菩萨戒弟子尼智行受持”。

  文人如果本身是老师的弟子,落款往往用“侍生”为多。《论语》写到学生在孔子身边,有“颜渊,季路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等,所以后世有“侍生”这一名称。学生侍于老师身边,当面领教,那必然是弟子,所以写“侍生”就是表示弟子身份。但明清官场“侍生”这名称泛滥,见到前辈均自称“侍生”。

  王世贞《觚不觚录》这一说:“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甲拜会乙,帖子上自称“侍生”;那已回帖,也自称“侍生”,其实只是客气,彼此都没真正做过“侍生”。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这样记录:“翰林格式,初入馆,于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可见那时“侍生”的用法已经泛滥到什么程度。就连《西游记》中的妖怪,居然也会写个帖子:“帖上写着:'侍生雄霸顿首拜’”。

  除了“侍生”这个名称,还有个名称“受业”。《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追随老师接受学业,所以学生也可以自称“受业”。上一课思考题,我用这张作品为例,上款是“湘坡夫子大人钧诲”,下款是“受业呼震”,尊称是“夫子大人”,学生自称为“受业”。有同学注意到“钧诲”常用于政界,如钧鉴,钧裁,钧座,钧批,钧令,钧听,所以这“湘坡夫子大人”可能是作者的上级。

  

  刚才说过,“门生”也表示学生,它的含义可以比较广泛。你看这陈道覆给老师文征明的信,一开始写:“门生陈道覆顿首上启”,换行“衡翁尊师大人先生”。其实陈道覆一直得到文征明的指点,说是弟子也不为过,但他的书画和文征明路子不同,和文征明相差很大。所以文征明说:“渠书画自由门径,非吾徒也!”陈道覆自称“门生”,恐怕也有此意。

  

  对于前辈,还可自称“晚生”。“晚生”和“先生”相对,但内涵比较广泛,“先生”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长辈。这是文征明的一封信,于收信人称“先生”,自称“晚生”。这两个人是不是一定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呢?未必。

  

  

  “同师曰朋”,朋友之间称呼尤多。如学友,学兄,学长等等。出于一个老师门下,称为“同门”,“同门友”,“同门生”。颜师古说:“同门,同师学者也。”古人读书“十年寒窗”,所以又有“窗友”,“同窗”这些称呼。古人席地而坐,同学也可以称为“同席”。

  “同志曰友”,志同道合,兴趣相近,可谓同道,道友,道兄,道长等等。但近年来,香港称一起吸毒的人为道友,好好一个称呼,就这样弄坏了。如果两人都喜欢书法,那落款怎么称呼?可称砚友,但注意以前“砚友”等于同学。那时候大家在一起磨墨挥毫,现在只剩书法之友还干这种事了。

  

  这是米芾写给好友黎錞的一封信,黎錞字希声,宋代经学家,米芾称黎錞为“希声吾英友”,表现出对朋友的欣赏。

  如果是科举同榜录取者,同一座师,同学之间互称“年兄”。而在书法作品上称人为“年兄”,自称就是“年弟”。如果是你和父亲同榜录取者,称“年伯”,对方称你就是“年侄”。这些在明清两代尤为普遍使用,书法作品中常见。

  

  简言之,中国学术思想就是通过弟子门生相授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在学术上有重大意义。师友弟子门生形成了学术流派。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学案就是讲学术流派的,也就是由师友弟子一群人表达的学术思想。到这堂课,亲戚,朋友,师生的主要称谓都讲了,古代和现代称谓有很大不同,未必可以照搬,怎样活学活用,即文雅又适当,是我们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