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的“学生”可以用到哪些称谓?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前文提及了三国时期对老师的几种称呼,有老师自然有学生,那么在这一时期,“学生”有哪些称谓呢?

写在前面,照例把梳理内容做个总结:学生、弟子、门生、门人、门徒、诸生、后进、徒众这些是出现在《三国志》中关于“学生”的称谓,有意思的是没有见到“学子”、“学童”、“桃李”等称呼。郑玄在为“青衿”作注解时,就提到了“学子”,而学童不就是年幼的学生嘛。

书归正传,在三国时期“学校”一词就已经出现,汉代就已经开放了私学,既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抄录书籍的热情,也可以增加社会存书总量。在班固的《东都赋》中就提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此间盛况也值得回味。

对此稍作解释,汉代的学校主要分为官学、私学,官学涉及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学、校、庠、序,太学中有五经博士教学,此间的学生被称作“诸生”、“太学生”。其中学、校、庠、序属于地方官学,其学生可以称作“文学弟子”、“学官弟子”、“郡学生”等。

私学涉及的是学馆、经馆、精庐等,其教师多为一方名士,有些名士教授的学生数量十分庞大,动辄门生千人,比如钟繇的祖父钟皓。在这种情况下,名士们的精力是不够用的,所以会采取次相传授的方式,由学有所成的“高业弟子”代师传授。

顺便提一句,在三国时期教师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不是所有人都要走仕途,才能证明自己有多优秀。作为教师自然有弟子服其劳,吃穿用度完全不愁,名声越响的教师越是如此,赶着上门求学的比比皆是。

“门生”,一般来说得到老师亲自教导的可称“弟子”,被弟子代为传授的就是“门生”了。虽然各个门生、弟子拜入门下时都会登记造册,但想来教师自己也记不住这么多名字。如汝南袁氏门生故吏就遍布天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馥,好端端一个冀州拱手相让哟。

当然,一朝为师生,一世同荣辱,经师与门生是有一定相互依存关系的。拜名士为师后,不仅出门就可以自称,在面对老师的老师时,也可以自称门生,这样一来就搭出了盘根错节的关系,对于一个个的名士交游圈,很多人趋之若鹜。如许允被诛杀后,他的门生还特地跑去通知许允家属,想要把孩子藏起来。而像步骘这样,出任丞相后还不忘教诲门生的教师,真是十分负责呐。

“后进”,算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在书面语中有时会用到末学后进,都是表示自己学识浅薄,用词很委婉。如杜畿在河东学业兴起时,就安排了乐详去教导乡里的“后进”们。对于能在太学担任博士的乐详来说,教导些许后辈绰绰有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朋友:在三国时期对于朋友可以如何称呼?

英才:三国时期用来指代人才的有哪些词语?

教师:三国时期有哪些称谓可以用来表示“老师”?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