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鉴益堂 2018-08-18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辨证提要】 本条为少阳证,大结胸证与痞证的证治。柴胡汤证误下之后少阳证仍在者,仍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可冀战汗而解;病转结胸见心下满硬痛者,用大陷胸汤治疗;若下后心下痞满不痛,呕而肠鸣者,是表邪不解,内陷于里,寒热夹杂于中,气机壅滞的痞证,当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中消痞。
【疑难分析】 如何理解寒热错杂痞证的病机?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心下是本方证的病机,但这种病机概括高度抽象,即使定位定性在具体脏腑,即胆热胃寒、肝旺脾虚、脾失升清、胃失降浊,也还不能让初学者充分把握本方方证,因此必须细化到具体症状体征的识别上。一般“寒”的病机主要表现在患者不能饮冷食凉,食后则不舒,或痞胀或下利,即如《类聚方广义》所言“……及饮食汤药下腹,每辘辘有声而转泄者,可选用以下三方(即本方、甘草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热”的病机主要体现在患者不能进食辛辣,食后则胃中有烧灼感、嘈杂感,舌质红,舌苔黄厚腻等;“中虚”的病机主要体现在因长期胃中不适、脾胃运化乏源而出现的食欲不振、乏力、脉弱等。
【病机关键】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心下。
【诊断依据】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肠鸣”。
【鉴别要点】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干姜,不往来寒热,是无半表证,故不用柴胡;痞因寒热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清热散寒,寒温并用。因此证起于呕,取半夏之降逆止呕,生姜能散水气,干姜善散寒气,今寒邪留滞,故以生姜易干姜也。由此可见:和内外之气宜柴胡生姜,即小柴胡汤之例;和上下之气宜干姜黄连,即半夏泻心汤之例。
【治疗要点】 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消痞。热结较明显,故用大黄泻热除结,则浊气得降,腑气得通,其呕自止。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加肉桂;呕血者以炮姜炭易干姜,加小蓟根10g;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阿胶10g;呕血兼便血者,加小蓟根10g,阿胶10g;脘疼隐痛者,加延期胡索10g。
【运用思路】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包括胃热脾寒,升降失司和湿热互结中焦。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之功,推而广之,还能够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中阻、湿热壅滞、脾胃虚弱、寒热交错所致的各种病证。
1.抓主症的辨证思路:据“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肠鸣”等症,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疾病表现出痞满呕利症候者,如湿热内阻、阳气损伤致寒热错杂之痢疾、腹泻。还用于胃气虚弱,胃热脾寒,胃虚不化谷则胃气上逆而呃逆、反酸、湿热中阻所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2.依据寒热互结心下或湿热中阻的病机,治疗痰热中阻,腑气不通的便秘、口腔黏膜溃疡。
3.痰气交阻、升降失调的梅核气、癫痫、咳喘。
4.治疗胃气不和,痰热上扰的不寐。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失和降,痰浊内生,化为痰热,上扰神明而失眠。用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使阴阳调和,失眠自止。
5.治疗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停滞中脘,随冲脉之气上逆而致妊娠恶阻。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hbsch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