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隶书?隶书学习需要了解什么背景知识?

 偷闲翁 2018-08-18

隶书的演变

相传隶书是由秦末狱卒程邈所创。其实隶书作为一种新的书体,它的出现并非是一人一时之功

隶书的发展,首先出自秦汉。但是要追根溯源的话,其实远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开始出现隶变,隶变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按下图保存可分享到朋友圈

战国时期,六国金文的差异中就已经出现隶变的痕迹,并对隶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隶变便是在这悄然声息中慢慢的改变。隶变的出现,体现了各国文字由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历史整体趋势。

促进隶变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笔法上的沿革,字形上的处理。隶书最大的特点便是由篆书的象形,开始变成符号化。

除了笔法和字形的不同。一方面还因为文字的应用范围扩大,文字开始的大量的使用。

文字不再局限于甲骨文的占卜和青铜器歌功颂德。大量日常繁琐事物需要记载,各国战乱边境战报需要及时传达。文字开始大范围应用,记载的工具也随之改变,开始出现了竹简和帛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是研究隶书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

另外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变化也是一方面。竹简的大量应用和普及,促进了隶变。长而窄,这是所有竹简的共性。为了方便大量记录繁琐的工作,篆书圆润婉转繁复已经不再适合。为了可以记录更多的内容,文字的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
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
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
出现约在西元前550年

先秦隶变的始源,最早的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的出土,以及后来战国晚期秦国境内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都佐证了先秦时期的隶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文字进行了全面改革,推行“书同文”的命令,在官方推行以李斯为主的秦小篆,全面废除六国文字。与此同时,也命程邈等人系统的整理了隶文。

西汉初期,隶书发展开始进入蜕变时期。隶书的地位得到提高,存世之作有石刻《杨量买山地记》、《西汉五凤刻石》等。其结构与简牍相近,已是隶体,但多数笔划无波磔,可能是制作方式造成的,显得很古朴。后世评价它们是“体兼篆隶”。

 西汉《杨量买山地记》刻石清拓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有一种以简牍的形式传世,以《马王堆帛书》出土的《老子》甲乙本最为著名。

帛书《老子》甲本,尚有浓厚的篆书结构特点,但也已有一定程度的隶化痕迹,如化圆为方、末笔重按似波磔等。帛书《老子》乙本,结构基本已是隶书,末笔更具波磔形貌。可见在西汉初期隶书就已经完美蜕变。

 下葬在汉文帝时期的帛书《老子》
下葬时就已是旧物或古董
其下葬时间比《道德经》至少早几十年

西汉晚期,隶书进入定型成熟阶段。典型代表为河北《定县汉简》,它结体取横势,波挑定型,点画之间已能自如地表现后来隶书常见的俯仰呼应的特征,风格端庄、整洁,脱离了前此的古朴稚拙。由此可见隶书已经成熟定型

 《定县汉简》,1973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县八角廊
西汉中山王怀王刘修墓出土
总计724枚


在西汉时期隶书作为官书,经过汉初的整理定型,为日后汉隶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今文字取代象形文字成了趋势,书写也变得更加简洁,方便;结构上也更加随意,自然。

汉隶在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进入巅峰时代。东汉晚期颂德之风四起,门客学生纷纷为主立碑颂德。


二、“十大汉隶”——东汉之魂

汉隶的繁荣发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学习资源。这里且列出号称东汉之魂的“十大汉隶”,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汉隶繁盛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作。

秀美一派的代表《曹全碑》,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   

 《曹全碑》为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
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礼器碑》则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人称“汉隶之极”。    

 《礼器碑》为东汉重要碑刻
东汉永寿二年(156)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石门颂》结字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    

 《石门颂》为东汉重要碑刻
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
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
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
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张迁碑》的用笔以方为主,笔画棱角分明,结体上以扁方为主,构字形态独特。    

 《张迁碑》,东汉中平三年刻立(公元186年)
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

《乙瑛碑》的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乙瑛碑》,又称《孔和碑》
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西狭颂》的结字古朴方劲,刚健整饬,用笔多方笔起收,且笔画转折处外方内圆,方处棱角分明,圆处刚劲深含拗力。 

 《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
东汉建宁四年(171年)仇靖撰刻并书丹
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衡方碑》的用笔有力,笔画丰润,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又在结体上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字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    

 《衡方碑》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
现藏山东泰安岱庙

《鲜于璜碑》的书风以古朴雄健,浑厚凝重,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  

 《鲜于璜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
1973年5月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
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碑
原碑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史晨碑》的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史晨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华山碑》的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

 《华山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
因原石被毁,传世只有四种拓本
即“长垣本”、“华阴本”(即“关中本”)
“四明本”、“李文田本”(或曰“玲珑山馆本”)

汉隶发展到这时,用笔、结字、章法都已十分成熟。影响最大的便是这“十大汉隶”。初学隶书者,多从此十大汉碑入手,应不会走弯路。


低谷过后的再次高峰

汉隶之盛“千碑千面”,蔚为壮观。隶书经过东汉的繁盛之后经历了一段低谷。

唐朝在楷书的创作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种独足的发展却给其他的书体带来了先天的不足。唐隶便深受其害,没有取法汉隶,所以唐朝的隶书便是由楷法书隶的。

 唐玄宗的《石台孝经》,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很明显,唐隶用笔楷法明显,波磔突出,线条丰腴,注重华饰;结体四平八稳,极求匀称,规矩平庸,呈现出光亮甜熟之风。这种写法完全失掉了高古敦厚、一碑一风的汉隶风貌。

 长按下图保存可分享到朋友圈

经过唐隶的衰弱,随着清代考据之学的兴盛,出现了尊碑抑帖的现象。正是这样的时风创造了清隶的繁盛,并涌现出一大批擅隶的书家。

清扬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底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

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四人的隶书最具有代表性,被合称为“清隶四大家”。

 金农《隶书五言诗》,年代不详,纸本
纵78.6厘米 横56.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金农隶书的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似学汉隶《华山碑》、《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他的作品通篇气势雄浑,有一气呵成之势,笔画横粗竖细,棱角分明,用笔犀利挺劲,正锋侧锋兼施。

 郑簠《隶书轴隶书古乐府一章》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郑簠碑学《曹全碑》,又在隶书中融入草书笔法,形成疏宕纵逸、顿挫飞扬的独特风格,对清代隶书产生很大影响。包世臣将其书列为“逸品上”,时有“谷口八分古今第一”之誉。

 邓石如《隶书新洲诗》轴
纸本,纵134.7cm,横62.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邓石如真、草、篆、隶、行诸体皆善,隶书成就最大,结体严整,具金石气。他的隶书更多的是唐人气息,在汉人的精神把握上,不如其他诸家。

 伊秉绶《隶书联》
刊于《西泠印社法帖丛编·伊秉绶隶书字帖》


伊秉绶的隶书出自《衡方碑》碑额,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其面貌可用正、大、简、拙四字概括。他结体方正,分布均匀,用笔平铺直叙,淡化了波挑,蚕头燕尾等等一些隶书的装饰用笔特征。


初学者学习隶书应注意什么

初学隶书者,必当以汉碑为宗。学习汉隶,取法一定要高古,所谓的“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也。 

《曹全碑》适合初学,是初学者必选的碑帖之一。它上承秦篆温婉用笔,下开楷书方正结体。

 邓散木临《曹全碑》

初学者应当从《曹全碑》入手。如果从其他碑帖入手,就会在隶书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理解错误,学下一些错误的东西,为之后改正和创作造成麻烦。

《曹全碑》简单易学。而且,隶法完备。我们可以从《曹全碑》中学到一些隶书的知识,对隶书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为以后学习其他隶书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初学者,在拿到《曹全碑》时,不要着急去写,而应该认真读贴分析。找出一些共同点,比如点、横、竖、撇、捺,都是如何进行起行收的用笔动作的。

基础笔画掌握以后就可以深入学习了,笔画之间的拼结感很强。《曹全碑》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临习时,应写出其挺拔的一面。点画要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应该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选笔应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来楚生临《礼器碑》

《礼器碑》被称为“汉隶之极”。所以在对《曹全碑》有了一定掌握就可以学习了。它堪称汉隶精品中的精品。学习好《曹全碑》如同掌握了12345,那么在学会了《礼器碑》就如同掌握了加减乘除。

以此为基础,学习《乙瑛碑》、《石门颂》、《张迁碑》等其他汉碑都可以了。

隶书是由篆书向楷书过度的字体,战略位置很重要。上可写篆书,下可作楷书。

隶书即简单,却也很难。简单是因为笔法上的简单,但又正因为笔法上的简单却也十分不易。

隶书和草书一样,都是较大程度摆脱了文字的内在技术的束缚,而去追求抽象的线条表达。

学习隶书,应该同时了解一下敦煌汉简。从隶书的墨迹中找寻一些营养。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