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中你是自然呼吸还是呼吸自然?

 皖山皖水1969 2018-08-18
万玉纲习拳体悟


本文讨论的是太极拳的呼吸问题。看到题目,可能有人会认为笔者是在搞文字游戏,弯弯绕而已,其实不然。

网上讨论太极拳呼吸的文章虽然很多但观点系统全面而又表达准确的文章却少之又少,而对呼吸问题的认识又恰恰是习拳者极端困惑却又避之不开的实际问题,这就是笔者对此问题有一种想说说清楚的念头。

既然讨论的题目是自然呼吸与呼吸自然,那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呼吸?有非自然呼吸吗?这两者是否是一回事?如果不是一回事那又如何区分?

什么是自然呼吸?

直白地说,呼吸这种生命体征是人类与生俱来又与生俱去的,也就是说人只要一息尚存,在你每次呼吸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行为,无须考虑对怎样呼吸去做什么推理、决策和命令。

自然呼吸有哪些类型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顺式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三种类型。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因其肺部功能发育较弱,所以主要是顺式腹式呼吸。你观察一下他的腹部和嘴巴,发现他吸气时是鼓腹,呼气时是收腹(吸凸呼凹)。对于成年人来说,因其肺部功能健全了,那呼吸方式则是胸腹式呼吸即胸式呼吸和顺式腹式呼吸两者共存,而女性的胸式呼吸或更多些。

什么是非自然呼吸?

我们既然定义了“自然呼吸”是“下意识”的,那么只要是“有意识”的呼吸就应该定义为“非自然呼吸”。可以这样说,人们在生活、生产和各种运动中的呼吸,只要是在意识控制下的呼吸都属于非自然呼吸。那么太极拳的呼吸当在非自然呼吸的范畴之列。

什么是太极拳的拳式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也称拳式呼吸或丹田呼吸。因笔者是修炼杨氏太极拳的,那我们仅就杨氏太极拳的拳式呼吸展开讨论。

拳式呼吸是逆式腹式呼吸,它与前面提到顺式腹式呼吸方式相反,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吸凹呼凸)。


从文中所列的腹式呼吸的生理解剖原理图可以看出,不管是顺式还是逆式腹式呼吸,当吸气时,胸隔膜呈下降状态从而使胸廓体积增大;当呼气时,胸膈膜上升恢复至原状从而使胸廓体积也恢复至原状。

但必须指出的是,顺式和逆式腹式呼吸的主要区别是胸膈膜升降时的动程(胸膈膜的升降尺度)不一样。逆式比起顺式来,其胸膈膜升降动程更大。这个问题,金仁霖老师通过X光透视实验列有定量的实验数据所证实,是毋容置疑的。由于采用逆式腹式呼吸方式可使人的肺活量增大,可以更有效的按摩挤压腹内脏腑。因此,无论从养生健身角度还是从武术技击角度看,采用逆式腹式呼吸也就是拳式呼吸是更有益的,正所谓“顺则凡,逆则仙”嘛。


怎样训练养成太极拳的拳式呼吸?

通过通读太极拳先贤们传承下来的拳论拳谱,可以发现先贤们关于太极拳的“气”的论述有不少精辟的见解。比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敛神聚气,意领形随”;“意气君来骨肉臣,气遍身躯不稍滞”;以及“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腹内松静气腾然”等等。

那么怎样正确理解这些精辟的拳论,又通过什么途径去心悟体悟并进而训练养成拳式呼吸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在太极拳不同训练手段如站桩,推手和拳架中都要进行“三调”并举即调形、调息、调神的训练。

无极桩的“三调”训练

身形: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勿外八字,松腰沉胯圆裆,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顶头悬,上虚下实,立身中正安舒。

吸气过程:

聚神(眼神由远及近内敛)→收腹(肚脐找命门)→脚趾微抓地→提肛→舌轻抵上颚→体外空气自动由鼻吸入肺部。

呼气过程:

放意(眼神由近及远外放)→舌离开上颚→鼓腹(肚脐归原位)→松肛→脚趾松开平铺地面→肺部气体自动从鼻嘴呼出体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所描述的一吸一呼的过程中,聚神和放意为主帅,后续的五种动意虽按先后顺序排列但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在吸和呼的过程中,你体悟到了什么?我自己体会到有如下的这样一些感觉。

在吸气过程中。当收腹时能体会到含胸的感觉,也就是说敛腹含胸是一体的;当脚趾抓地提肛收腹、命门后突时有气敛入骨的感觉,也就是感觉内气从尾闾沿脊柱往上提敛。

在呼气过程中。当松腹气沉丹田时,能体会到提顶,抜背(将s型的脊柱微微抻直),骨升肉降气贴背的感觉;能体会到沉肩坠肘的感觉;也能体会到丹田之气往四稍发散尤其是可沉降至脚底板的那种入地三分的感觉。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感觉,比如身如五张弓(脊背及手脚),有微微的一张一弛的感觉,就连两掌心也有微微的一含一涨的感觉。当然在站桩过程中,口水会不断分泌,全身微微出汗,全身有一种完全松空松透的感觉。每天站桩时间一般控制在100息(一呼一吸为一息)耗时30至40分钟为宜。从聚神放意来讲,眼神宜内敛,不宜闭眼或睁大眼,意念的控制可采用安般念法即数息法,以一念代万念,避免胡思乱想以利于守虚静。

推手中的“三调”训练

太极推手是较手双方采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通过粘随不脱,相互较劲,寻找时机将对方发放、摔跌和擒拿的一种训练、交流切磋和比赛的形式。

比如说四正推手,主要表现的是双方运用掤捋挤按四种手法进行较技。这四种手法互生互克,掤克按,按克挤,挤克捋,捋克掤。推手中除了布意布势外。在推手中如何进行调息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双方较手过程中,当甲方意欲以按势进攻乙方时,是处于敛神收腹吸气的准备状态。随即甲方先按后挤,在这个过程中是放意鼓腹呼气。反观乙方,当甲方以先按后挤之势进攻时,乙方则采用先掤后捋之势来引化甲方的攻势,在这个过程中则是敛神收腹吸气。之后,乙方转为进攻,甲方转为防守。甲乙双方就是这样一来一往,互攻互克。从中可以看出,意、气、势三者缺一不可。

太极拳宗师李亦畲拳论中说:“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的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这段话再也清楚不过地描述了推手较技过程中的意气敛放的规律。


拳架中的“三调”训练

行拳走架与人体关节密切相关。我们把“关”和“节”分开说明可能会更清楚些。一个“关”连接着前后两个“节”,比如说“肘关”前后连接着小臂与大臂节,“膝关”前后连接着小腿与大腿节。人体骨骼结构有六大关,即上肢腕肘肩,下肢踝膝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上肢,腕关为梢,肘关为根;腕肘关为梢,肩关为根。而下肢,踝关为梢,膝关为根;踝膝关为梢,髋关为根。也就是说,肩为上肢总根,髋为下肢总根。这两个上下肢的总根所组成的关就是“腰脊”,他是全身的总关。所以说,源动腰脊转股肱便是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拳架不过是一套敛神、聚气、抻筋、拔骨的阴阳白骨操而已。

关节的作用是曲伸,收放和旋转。我们习拳时每个关都必须要弯曲,不弯则会将所连接的前后两个节顶死而无法自由伸展,这就是所谓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所谓收放是指其他关向腰脊总关而来为收,离腰脊总关而去为放。全身关节有系统的进行屈伸,收放和旋转,这就构成了所谓身形的开合。

所以屈伸、收放、开合是太极拳的基本运动单元。将拳意、拳势,内劲转换和气息协调起来就会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基本上就是提吸落呼,合吸开呼,蓄吸发呼。要默识揣摩拳架里每招每式中的这些基本规律加以习练,日久天长自会形成习惯。当然拳架中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拳架里的搂膝拗步,野马分鬃,倒撵猴和云手,这些都属于太极行步,那么通过走猫步的基本功训练就可以解决。走猫步练的就是下盘的虚实转换,敛神吸气时提腿,放意呼气时落腿,便可达到提腿无蹬,落脚无声的效果了。

必须指出,“三调训练”也要遵照王宗岳提出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学习规律,逐级而上,循序渐进,方有成效。

讨论至此,我想关于自然呼吸和拳式呼气的问题应该说清楚了。那么,关于“呼吸自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自然呼吸肯定是呼吸自然的,而拳式呼吸需要通过训练适应来达到呼吸自然的效果,比如在呼吸频率和节奏把握上要深、匀、细、长以适应杨氏太极拳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上下相随,速度均匀的拳架风格。真正将“呼吸自然”把控好了,你认为是“自然呼吸”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是更高层次的“自然呼吸”了,已经不是我们本文开始所定义的自然呼吸的概念了。哈哈,又在弯弯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