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颛臾国与颛臾城之谜

 思明居士 2018-08-18

 关于颛臾(zhuān yú)国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季氏》(创作时代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其中有“季氏将伐颛臾”“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夫颛臾,固而近于费”等记载,通过以上三处记载我们能够得到关于颛臾国的两点重要信息:一是颛臾是周天子让它主持在蒙山附近所进行的祭祀活动的,按常理应建有专用的祭祀场所。二是其为鲁国附庸国,地理位置位在季氏的采邑费(今平邑县、费县境内)附近。

春秋末年(约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鲁国的左丘明所作《左传》(《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中指出:“司,主也。太皞,伏羲。四国,伏羲之后,故主其祀。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四国封近于济,故世祀之。”从中可以得知:任、宿、须句、颛臾都是风姓国家,因四国居民均为伏羲后人并且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古济水而成为专职祭祀祖先太皞(伏羲)和济水神的祭祀国,按照服国制度侍俸中原的夏王朝。杜预明确指出“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据《山东省地理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政区)》南武阳县“西汉汉高帝时置县,至北周因之,治所遗址在平邑县仲村镇临城村。”结合上文可以明确:颛臾国在夏朝即为东夷方国,是伏羲(太皞)后裔所建专门祭祀祖先伏羲(太皞)的祭祀国,其治所位于今平邑县城东北部浚河南岸。

光绪《费县志》载“秦始灭其国”。从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后到整个战国,存世史料再未提及颛臾国。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得知颛臾国当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或战国中期被他国所灭。

西周确立分封制度后,王朝更迭或大国兼并小国后,为收买民心、稳定统治秩序,前朝会分封王室到其祖居地继续从事戍边、祭祀等先人原本从事的工作。例如《史记·周本纪》载:“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前朝颛臾国被灭之后,其遗民或留或迁,但王室后人及贵族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必然仍要负责祖先承担的重要又神圣的祭祀职责。

关于颛臾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郡国志》,“南武阳候国。有颛臾城。”这说明,虽颛臾国灭亡但其治所颛臾城至迟到2200多年前仍存在。北魏(公元386—534年)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其引用汉代文献对治水(今浚河,下同)的发源、流向、沿岸城郭、注入河流等重要信息进行了描述。

“《郡国志》曰: 琅邪(láng yá)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经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经颛臾城北。……治水又东南流注于沂。”

破解颛臾国与颛臾城之谜

(今日治水——浚河)

《水经注》的这段话是说: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记载,琅邪国有个临沂县,原来属于东海郡,有治水流入其境内的沂水,治水发源于泰山郡南武阳县的冠石山。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冠石山是治水的发源地。东汉应劭在《地理风俗记》中说,冠石山是武水的发源地。这是一条河有不同的名称。治水向东流,经蒙山下,有处祠堂,又向东南流,经过颛臾城北。治水又向东南流注入了沂河。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治水发源于冠石山(又名聪山,今太平顶,位于平邑县西北),向东流经蒙山下,在一处祠堂处再往东南流经过颛臾城北,又向东南流最终注入沂河。

清光绪八年(1882年)《山东郡县图考》中的两幅地图:《沂州府图》《水经注今山东水道图》,标注的治水的源头、流向等关键要素与《水经注》中的描述一致。

经实地勘测今治水流向也和《水经注》中的描述高度一致。这足以说明千百年来治水未因水文、人为原因发生过改道,也佐证了《水经注》记载的准确性、真实性。这就为我们以治水为参照物确定颛臾城位置提供了可能。笔者遍仿治水南岸试图寻找颛臾城遗迹,终于在今平邑县平邑街道颛臾村(在县城东北4KM)发现遗迹所在。

破解颛臾国与颛臾城之谜

(今治水流向图)

颛臾村所在位置与《水经注》中描述的颛臾城的位置(图一)高度吻合,同时与《山东省地理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政区)》在西晋政区图中标注的“颛臾城”的位置(图二)高度吻合,这两种吻合并非偶然。

破解颛臾国与颛臾城之谜

经到现颛臾村实地考察,颛臾村北靠浚河(治水),历经千年风雨,颛臾城遗址虽早已被村庄覆压,但东门、西门、北门的根基犹存,古城北墙还有残留的墙体,由黄土夯筑而成,宽约四五米。据村民讲,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来大量陶器及碎陶片。在北门外沟壑、田野里现仍是遍地陶片,经初步鉴定,这些陶片都是大汶口文化遗存。在这里还曾发现新石器中晚期、龙山、商、周、秦汉等文化遗存。经勘测,城池呈长方型,东西长800米,南北400米。综上,颛臾城位于今平邑县县城东4公里处的颛臾村是非常确定的。近两千年的沧桑岁月里,颛臾国或生或灭,不管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是风凄雨苦,地动山摇,一代一代颛臾王带领臣民以颛臾城为核心,初心不改,在方圆几十里的颛臾国国土上忠实履行着神守国祭祀祖先和山川河岳的神圣使命。正是他们对自身使命的担当才使得“颛臾”历经千年没有被历史淹没,并和他们所秉承的担当精神传承至今成为当今“开放、创新、厚德、担当”的重要历史源头。(王春锋)

破解颛臾国与颛臾城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