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饶记忆】美呆了!六旬老人镜头下的铅山浮桥

 唯我英才 2018-08-18

每个人都有他的家乡情结。我的家乡是江西省铅山县城河口镇,那是明清时期江西的“四大名镇”之一,也有俗谚云:“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一个小镇为什么如此出名?一言以蔽之——它是“八省通衢”,茶、纸的生产、发运地。

那个时代,河口镇不通铁路,公路运输史也就几十年,一条直达鄱阳湖的长江支流信江,就是一条重要的货物集散通道。河口镇在信江上游的左岸(南岸),右岸(北岸)是丹霞地貌红砂岩小山。连接南北两岸的是一座180米左右的舟桥,我们当地人称其为浮桥。如果从河口出发去乘火车,过浮桥走不到20里小路,可以直达浙赣铁路上的一个4等小站——司铺。

浮桥是清朝末年才建的,两根大铁链串起40来只木船,架上两根木粱,然后横着铺上木板,大约4米来宽。在离南岸不远处,浮桥之间连接的铁链沉入水底,桥面由3块或两块跳板连接,有运输的帆船经过,管桥的人会撤去跳板,让船经过,旧社会,船工会给管桥人的一个小竹篮里扔一文钱,解放后政府接管了,过桥费也就免了。

南岸正对着桥头的这座房子,原来是个庙,名叫萧公庙。我记事以后这座庙已经改为民居了。所以我至今不知道这位供奉的“萧公”是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木船也经历了没人管的“十年浩劫”,腐朽不堪,为了安全起见,政府干脆拆除了浮桥。因为下游一公里多新建了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没有浮桥,也就不太重要。交通总是越便捷越好,没有浮桥了,河口镇信江两岸的人们都不习惯,于是政府顺应民意,由交通部门投资,恢复了浮桥。遗憾的是,架桥的船由木船改成了钢船。船牢固多了,但浮桥的古朴的韵味也丧失殆尽。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铅山县还是贫困县,财政拮据,实在拿不出钱来购置木船。

浮桥的存在,除了连接两岸的交通,还给河口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另外的好处。浮桥上可以垂钓,可以洗衣,可以沐浴,可以乘凉。这是老河口人抹不去的记忆。尤其是夏天,浮桥成了天然的浴场,大人、小孩在信江游泳、沐浴,桥上的船头就是放衣服的地方。吃过晚饭,天渐渐黑了,桥上的人反而更多,随意的在桥上一坐,享受着习习凉风,和同伴聊聊天,那真惬意。

每当信江涨水,江面变得更宽,流速更急,浮桥都会从中间拆开,两岸各停靠一段。现在的信江由于采砂,河道被深挖,河面变窄了,所以浮桥也相应变短了许多。

河口镇的浮桥是河口一道具有特殊价值的旅游风景线,是家乡人的乡愁所系,希望能永远存在下去。如果有条件的话,再把钢船换回木船,修旧如旧,浮桥的价值将得以回归。


素材来源:铅山县档案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