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学习上花费多少时间 天天“挑灯夜战”的孩子学习最好吗?不,恰恰相反,这类孩子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虽然经常12点才睡,但是成绩却不会突飞猛进。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反而都睡得不会太晚。 问题分析:在一天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便是上课的时间段,如果听课时效率低,课下费再多时间也不好补。 很多孩子就是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一开始上课时,不好好听讲,结果回家写作业时很多地方都不会,磨磨蹭蹭很晚才睡;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听课效率又很低,于是又只能熬夜去补…… 专家的建议: 1. 当孩子经常学习到很晚时,家长别只跟着抱怨作业多,没用。不如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除了作业确实多,还有那些问题影响到了学习效率。分析到最后,往往是预习没做好、上课走神等学习习惯上的原因。 2. 给孩子树榜样时,应该选择那些学得好又玩得好的:“儿子,集中精力,快点做完作业出去玩会儿,就像XXX那样”。但是,很多家长却搞反了,对孩子说的是:“你看人XXX家孩子,周末都不出去玩,老老实实在家学习!再看看你!” 关于举手发言 积极举手发言,表明孩子思考速度快,有很强的表现欲,这是好事,因而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上课多举手。 但是,班里成绩最优异的那几位同学,却往往不是举手最积极的,当然也不是从来不举手的。特别是到了高中,那些学霸很少有抢着举手的。 问题分析:举手过于积极,往往意味着孩子急于表现,但是问题的答案还没有考虑充分。这样的孩子,有活力、好胜心强、荣誉感强,但是不够稳重,追求速度,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比如,很多孩子写作业很快,写完就赶紧出去玩了,但是等检查的时候却发现错误比较多。 从来不举手的孩子,问题更严重一些。他们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对于老师的问题懒得思考。这样的孩子不愿意跟老师沟通,时间一长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专家的建议:家长平时多跟老师保持沟通,如果发现您的孩子举手积极而思考不充分,就要从培养孩子性格稳重性上下手,可以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下“磨性子”的活动,比如钓鱼、书法、围棋。 如果孩子举手不积极,每天送孩子上学之前就要多鼓励鼓励了。 关于试卷的整理 在学校里,各种考试肯定少不了:周测验、单元测验、月测验、期中期末测验…… 考试结束后,考卷可是不能随便丢的,因为这是很好的复习资料,可以把错题剪下来做成错题本,或者干脆把整张卷子收起来以后复习用。 班里成绩不错的孩子,试卷总是收藏地很条理,按顺序排好,再装到文件夹里。上课用到时,一下就能找到。 而成绩一般的孩子,对此很不在意,把试卷往课本里随便一夹完事。结果用到的时候根本不记得夹到哪里去了,一抖擞课本,掉出来一堆…… 问题分析:试卷的整理情况,其实暴露出来的是孩子的收纳、整理能力。一个试卷都收不好的孩子,书桌大都不整洁,孩子的卧室也往往乱七八糟。 专家的建议:收纳整理这个习惯,真的需要从小培养,一旦邋遢惯了几乎没法改。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孩子整理玩具;孩子上学后,尽量让孩子独立整理书包、书桌;孩子再大一点,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好看的文件夹、文具袋等,养成把试卷、讲义随手整理的习惯。 孩子考完试应该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孩子和孩子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孩子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找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让知识的吸收全面化、系统化、有效化。在试卷分析过程中,通过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对比,学生要重点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而巩固这些知识点,除了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好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做到举一反三。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在检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和与应试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考试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题方法不对、不会审题、检查不细等方面的不足,弥补这些不足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要端正考试的态度,不能只关注分数,重要的是找到适合孩子的高效学习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要把考试当成检验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机遇。比如,学生平时学习不够踏实认真,容易浮躁,考试时看到孩子会做的题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轻心,最终失分。这个问题反映出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不好,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 关于错题 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难题不会做,而是以前错过的题又出错了。试卷中真正很难的题目,也就占10%~15%左右,不会做影响不大,因为很多同学也不会。但是,以前考过的那些题,有心的同学基本不会出错,如果你家孩子仍然出错的话,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专家的建议:让孩子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把出错的典型题目抄到错题本上,把详细解题步骤和孩子出错原因也写上。如果作业多来不及抄,可以用个懒办法:把错题剪下来,贴到错题本上。 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 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 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章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即错误原因)。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差事而高花架子,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决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是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将来的学习中会犯错误,真正做到“吃一长一智”。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数学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时一定要多回头看,以后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一点,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虽然每位同学的“错题集”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集”中的优点是可以借鉴的,故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 文章整理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