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以成人:我们无法决定天赋高低 却可以让自己成长为真正的人 | 原创

 恶猪王520 2018-08-19

正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以“学以成人”为主题展开全方位的哲学研讨。

人无疑是哲学最关注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东方,孔夫子在告诫弟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时候,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柱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也被苏格拉底当作自己哲学探讨的出发点。可见,学以成人,是普遍贯通于中西方哲学的论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夫子在这个话题上应该说有很大的发言权。我们回到历史,去一探究竟,看看孔子到底是如何给出自己的答案: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一章是孔子告诉子路何为成人以及成人之难。子路问孔子:“人生天地,与天地并列为三才,要如何才可以达到成人的境界呢?”

孔子认为,成人也难说。盖人之气禀不同,重点还是要放在学习上,有人或者有一技之长而不能兼有其余,或者有独特的才能而不能运用自如,都算不上成人。

必须要有臧武仲一样的智慧,才足以探究万事万物的道理;公绰之一样的清廉寡欲,才足以修养身心;卞庄子一样的勇敢,才足以力行实践;冉求一样的多才多艺,才足以应对处理事物。

四者兼备,再各就所长,学礼以得其中正,习乐以去其杂驳,则气质纯粹,才智技能统归于德性,虽不可以为圣,亦可以为成人了。孔子虽然提出了上述标准,却又否定了,认为如今之成人却不必如此,因为前面的标准过高,如今的人恐怕难以达到。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便可见这并非一般人容易实现的。孔子提到了“卞庄子之勇”,其勇到底如何?通过《韩诗外传》的记载的故事可见一斑:

卞庄子好勇,是鲁国卞邑的大夫。母亲尚在的时候,三次战争做了三次逃兵。朋友非议他,国君羞辱他,卞庄子听到了脸色都不变。母亲去世三年之后,鲁国再次兴师出战,卞庄子请求入伍。

见了将军,说:“之前是因为母亲还活着,所以屡次败北,因此遭到羞辱。如今母亲不在了,请给我机会洗刷前耻。”于是在战争中奋勇向前与敌战斗,三次俘获敌人首级而献上,以求抵消三次败北。

将军制止他说:“足够了,请求与您结为兄弟。”卞庄子说:“三次败北为了奉养母亲。如今母亲不在了,我的责任也尽到了。我听说,节义之士不会羞耻而活。”于是奔赴战场杀敌七十人而牺牲。

可见其勇之不可及。因此,孔子提出另一标准,认为果能做到见利思义而临财毋苟得,见危授命而临难毋苟免,平日期许之言始终践之不逾,亦可以为成人。

从这一点可见孔子立教,注重学习,不论材质。材质是天生的,而学问在于人后天的努力。学以成人,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一条大道,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