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银行:零售金融的狂飙与隐忧

 long16 2018-08-20

平安银行率先发布半年报,零售业务毫无悬念成为连续的亮点。2018年上半年,零售业务的收入、利润占全行比例分别达到51.2%和67.9%,2016年的这两项指标分别是30.59%和41.22%。2018年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同比持续大幅增长34.67%,对公的批发业务收入则继续同比大幅下滑18.01%。

从数据上看,平安银行不但零售转型的战略决心非常坚定,转型的步伐也相当之快。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零售资产增加了101.71%,对公批发资产则压缩了6.05%,用零售的狂飙和大跃进来形容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可谓恰如其分。且不论平安银行的激进零售业务转型是否能经历住经营周期和时间长河的考验,单凭其坚定的战略决心和快速的执行力也必将在中国的银行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平安银行重申了继续推动零售转型的决心。平安银行之所以推动零售转型的逻辑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中国经济将更多的由消费驱动,2018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所谓经济决定金融,消费又决定经济,这是发展零售金融最大的风口,也是业内的共识,这可谓是天时;其二是平安银行本身的禀赋,平安银行的母体平安集团本身是做保险起家,从创业之初面临的客户群体即是聚焦零售,有着与生俱来的零售基因,平安集团长期以来搭建的综合营销体系和近年来在金融科技上形成的布局、积累优势也为平安银行开展交叉销售、提升获客能力发挥了重要因素,这一点是平安银行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零售业务大逆转的关键支撑,对管理层进行大换血也保障了大战略的坚定执行,以上可归结为平安银行内部的地利和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推动了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大刀阔斧式的转型突进。

从效果上来看,零售业务确实是一门好生意。我们来看平安银行的数据,在利润贡献上,2018年上半年,其零售业务资产只占到全行总资产的28%,但确贡献了51.2%的收入和67.9%的利润。在风险收益比上,2018年上半年个人贷款(含信用卡)的平均收益率7.41%,大幅高于企业贷款(不含贴现)4.75%的收益率,但个贷1.05%的不良率却大幅低于企贷2.42%的不良率,零售业务的风险资本权重还低,可见零售业务相对批发业务而言收益高风险低,自然是好生意。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近年来非常规式的跨越发展,其坚定的战略意志和高效的战略执行值得同行学习,但一些隐忧也不得不加以防范。平安银行推动零售业务的一个核心打法,即在于用LUM(零售贷款)带动AUM(管理零售客户的金融资产,包括表内存款和表外理财)。我们来看数据,2018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大幅增长56.17%(全国同期住户贷款增长18.71%),带动个人存款同比大幅增长28.8%(全国同期住户存款仅增长7.68%),带动AUM同比大幅增长28.01%。这种零售贷款的超常式跃进增长,在宏观经济背景支撑上的可持续性,在微观经营上的审慎性,都需要严肃地加以审视。

零售业务相对于对公业务更讲究精耕细作,短时间跑马圈地获取客户固然重要,但如何长期行稳致远也更需要深思。这需要在宏观大势上对经济增长动力的精准识别,既然制造业是产业之基、立国之本,过分倚重居民加杠杆扩张业务也并非是一家银行的基业长青之道,同时也需要在微观上对风险经营的仔细把控,零售大爆发背景下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风险更需引起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