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8月11日┃校本研究┃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策略

 heitudi 2018-08-20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策略


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车言勇,李宁


[摘要] 海阳市教学研究室针对教师科研素质较低、心智模式滞后和校本研修组织形式不恰当、规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扎实开展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策略研究”。经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专业引领为出发点的组织变革策略、以流程再造为突破点的模式创新策略、以综合提升为落脚点的教研活动策略、以多维构建为着力点的管理优化策略。将这四大校本研修组织策略应用于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出一批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 小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组织策略;研究型教师


一、研究缘起

自2006年起,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开始区域推进教师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将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小课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来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方式,加快自身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校本研修的组织策略需要随之改变和创新。为此,2011年9月,我们就教师小课题研究基本情况、教师校本研修需求两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师专题研修方面,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较低。从小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分析来看,教师最需要弥补的专业知识是教育科研知识。心智模式滞后,一些教师把工作研究等同于科学研究,在校本研修时忽视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教育科研方法的掌握。(2)在校本研修组织方面,主要是规划设计不合理,学校缺乏整体性策划意识与能力,不能把小课题研究或校本研修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组织形式不恰当,习惯于因循原有的操作方式,忽视研修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规章制度不健全,学校缺乏健全的校本研修制度,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3)在县区机制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引领机制不健全,小课题研究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小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单一;教研科研人员和学校业务领导对教师的引领能力还亟待提升。

基于此,我们把“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策略”作为研究项目,积极探索破解上述问题的基本对策,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校本研修活动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核心概念

小课题研究。它是中小学教师以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为课题的一种研究方式,具有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等特点;在研究过程上包含选择题目、搜集资料、制订方案、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等基本环节。

校本研修。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研究目的的教师在职教育活动。

组织策略。在这里,组织有两个层次,一是组织建设,二是活动开展。为此,将校本研修的组织策略确定为校本研修的组织建设策略、模式创新策略、活动开展策略和管理改进策略。


三、基本策略

(一)专业定向——校本研修的组织变革策略

1.组建教育科研导师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引领。在学校层面,我们依托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或教科室,组建教育科研导师团,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小课题研究指导与引领。在县区层面,分学段组建教育科研导师团,聘请专职教科研人员、教研员、资深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担任课题指导老师,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承担课题教师的要求。

2.组建学校发展联盟。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各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存在质量上的差异。为此,我们让学校自主联合,组建学校发展联盟。这样能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研究力量,通过合作研讨、相互引领,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也能避免因校内合作教研容易出现的“近亲繁殖”和“夜郎自大”现象。组建学校发展联盟的做法有三:一是城乡学校“结对子”,即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通过共享优质研修资源,及时将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经验转移给相对欠佳的农村学校;二是先进学校“一对红”,即学校中的强校、名校自主联合,基于小课题研究开展合作性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三是强弱学校“手拉手”,即先进学校承包、带动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小课题研究指导,并且倡导课题相同或相近的两校教师经常开展网络沟通与研讨,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薄弱学校走出困境,自主发展,进而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3.组建未来名师虚拟学校。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校本研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网络,可以使校本研修更具交互性、便捷性和开放性。教研室通过教育网络建立虚拟的“未来名师学校”,成立了由93人组成的“个性教学”精英团队和163人组成的“读研写”精英团队,由专职教研员等为引领专家;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研修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虚拟专业引领者”。


(二)流程再造——校本研修的模式创新策略

从组织的技术要素看,我们以流程再造为突破点,着重探索基本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创新策略,借鉴其“关注流程、基于问题、重视诊断”的思想,通过“流程再造”来改进创新现有的校本研修模式,倡导教师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

1.改进以现状分析为重点的教学调研模式。“十一五”期间的校本研修强调问题探究,其流程是“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专家点拨→实践探索→总结提高”。经过实践发现,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仅能对现状做简要描述,不能做客观分析,只有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才能够理性地分析教学现状,把握研究起点。为此,结合调查研究法,将其进行改进,着重强调专题调研。其操作流程是“内容设计→现场调研→资料整理→形成报告”。这样,教师在小课题研究前期要做专题调研,用数据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改进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学诊断模式。“十一五”期间的校本研修,着重强调基于课题进行课堂观察,其操作流程是“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形成报告→反思讨论”。经过实践,发现这一模式需要两次集中研讨,花费时间多,持续时间少。为此,将课堂诊断融入校本研修模式,强调行为改进,形成了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学诊断模式。其操作流程是“主题设计→现场观察→集体会诊→行为改进”。根据小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确定突破点,设计课堂观察点和课堂观察表,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做到了“靠事实说话、用数据分析”。

3.改进以关键事件为核心的教学反思模式。“十一五”期间,我们探索的校本研修强调自学研修,其模式的操作流程是“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实践证明,对于教师而言,反思比自学更重要。基于此,我们提出为以关键事件为核心的反思研修模式。其流程是“精选事件→集体分析→专家指导→自我反思”。教师以关键事件为核心进行反思研修,能把问题的研究引向纵深,有助于“促进隐性教育观念显性化”。


(三)综合提升——校本研修的教研活动策略

从组织的人员要素看,我们坚持以综合提升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教研活动策略,引领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破解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中,我们提出“读、研、教、写、讲”教师专业发展“五字诀”,倡导教师在系统论的指导下通过专业阅读、主题教研、课堂诊断、系列写作、专题讲演五条途径来改善心智模式与行走方式,促使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即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在这里重点介绍“读、研、写”三种途径。

1.开展以文献研究为导向的深度阅读活动。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文献研究以足够的重视。教师有效地检索研究文献,能拓展研究视野,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上再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以文献研究为导向的深度阅读活动,让教师基于小课题展开深度阅读,查看相关文献材料,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进而超越简单的经验积累和原有的思维方式。第一,县区层面倡导并指导教师基于小课题进行文献研究,结合教师读书工程,组建青年教师读书团队、教师读书沙龙和教师读书俱乐部,开展“读名著谈体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第二,学校层面积极开展诸如“好书推介”、“共读研讨”等各种形式的集体读书研修活动,让教师根据小课题研究按照“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并拟订专业阅读计划)→搜索(搜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加工(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现状,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专题研读。第三,教师个人依据小课题研究,拟定专业阅读书目,制订具体可行的个人读书行动计划,积极参与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2.开展以主题推进为特点的教学研究活动。主题的产生源于教学实践中的真正问题。这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确定教学研究的主题。在开展以主题推进为特点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一是将小课题研究与现有的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加强宏观安排,突出阶段工作的主题性,以深化研究一个问题,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二是强调做好主题的确定与论证,指导教师在反思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已有经验为生长点,以现实问题为突破点,以先进理论为支撑点,以发展趋势为挂钩点,将研修需求集中放在校本研修主题矩阵中进行梳理,最终经过教研组或学校研修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论讨来确定教研主题,确定主题并进行论证。三是倡导“小题大做”,教师根据研修主题选择一些小的问题按照科研的方式进行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

3.开展以经验总结为内容的系列写作活动。按一个系列进行专业写作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能让教师对自我教育思想、教学主张、课堂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促使教师思维模式、教育行为变得更理性。因此,我们倡导并指导教师以经验总结为重点内容进行系列写作,有助于教师将已有认识和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第一,县区教研部门通过编写《小课题研究成果写作指南》等辅导材料,介绍小课题研究材料的写作要求与操作技巧;创办《海阳教育》内部期刊推介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报道校本教研活动。第二,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式集中辅导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教师专业写作的基本知识。第三,教师个人根据小课题研究,以经验总结为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日志、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系列写作。


(四)多维构建——校本研修的管理优化策略

从组织的文化要素看,我们以多维建构为着力点,从发展战略、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共同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探索校本研修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教师研修的质量,创生出了“求真务实、和谐共进”的合作教研文化、“讲究科学、遵循规律”的草根教研文化和“平等对话、资源共享”的网络教研文化。下面,重点介绍规划设计、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的措施。

1.优化发展规划设计。战略管理应用离不开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制定。因此,学校要优化发展规划设计,为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提供尽可能完善的行动方案。一是加强校本研修计划管理。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遵循如下程序:教师研修需求调查→业务部门汇总分析→研修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汇总研修小组计划→起草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审议修订→确定校本研修计划学校着重抓研修计划的落实与研修活动的总结。二是科学策划校本研修活动。我们按照“公开→集中→筛选”的流程,通过研修需求信息卡的形式让教师公开自己的内心需要,再将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梳理,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在此基础上,为教师设计“量身定做”的“菜单式”研修内容,让教师自主选择。三是制订校本研修活动方案。着重研究校本研修的流程,选择恰当的研修工具,确保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2.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基于小课题研究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应健全制度。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教研组建设、教师专题研修、名师工作室等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规范运行。在县区层面,健全学校发展联盟制度、教研员引领指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制度以及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竞争、未来名师学校等相关制度,为校本研修的区域推进提供保障。

3.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结合海阳实际,我们认为,应建立并完善引领指导、提升共享、评价激励三大机制,为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建立引领指导机制。建立了“县区、学校、教研组”三级课题管理体制,加强小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二是建立提升共享机制。对区域内已有的课程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资源进行有效提升、充分利用和合理改善,建设理论研究、学科教学、学校管理三个资源库,在全市范围内共享教研成果。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完善小课题研究成果鉴定标准,逐渐将课题结题鉴定与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


四、反思与展望

本课题研究经历四年,通过运用上述校本研修组织策略,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出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全市有615项小课题、67项重点课题、26个重大教学问题行动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鉴定;在实验教师中,有5人被评为烟台市名师,18人被评为烟台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16人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校本研修组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要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外在因素的合力拉动;点上培植与面上推进也是一对需要正确处理的基本矛盾,在对实验点校的培植与打造上还缺少更加具体的整体规划、推进路线和配备措施。

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深化研究:一是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组织变革、模式创新、教研活动、管理优化等策略,做到特质归纳、规律揭示和理论建模,提高此项研究的学术性;二是精心选择实验点校,对实验点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推进路线,加大指导力度,对本课题进行深化研究,精选研究型教师、研修团队、学习型学校,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就阅读、研究、教学、写作、讲演等五条途径,继续完善校本研修专题实施策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与规律。

课题来源: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组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1ZJ2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