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指南

 五马山麓 2018-08-20

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指南

2018-08-10 11:20 网易健康

执笔:王立祥 孟宪励 苏婧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工作委员会

摘要

通过精准健康传播守“七则”、循“七理”、具“七素”、修“七质”、孝“七母”、延“七生”、承“七归”的七节“49条”精准健康传播方略共识指南,阐述精准健康传播在空间位置上、时间感念中、世间变幻下精炼准确定位健康目标,聚焦机体生物生理、精神心理、社会伦理的靶点,逐进行以深耕健康传播资源、细作健康传播途径、感染健康传播受众为内容,建立生命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立体式全链环科学健康传播系统。

关键词精准 健康 传播

面对当今医学科学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令健康传播工作者难以以专概全;面对当今多元化信息和健康传媒的纷繁复杂,令广大民众难以准确获取而无所适从;面对当今生态环境变化莫测,令社会人文健康难以适应提速更新;如何去除碎片式知识传播、摒弃片段式见解传播、割断谣言式误导传播。如此种种,摸索以人为本的健康传播科学规律,探索与社会相适应的健康传播科学内容和形式,求索推进“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精准健康传播学的产生就成为必然。为规范和指导我国科学健康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传播整体方略与目标,实现精准健康传播科学惠民的宗旨,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绘就精准健康传播“49条”方略形成共识指南,籍以提升广大健康传播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准,从科学传播源头上精确、科学传播途径上精致、科学传播受众上精益,建立以人人文明健康为目的的科学精准健康传播体系。

1、精准健康传播守“七则”

根据不同的教育背景与生长环境、不同地域的流行病学疾病谱分布、不同时期的季节变化、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不同机体器官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同种群的基因类型、不同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法则,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与接受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方略:一因“人”制宜;二因“地”制宜;三因“时”制宜;四因“事”制宜;五因“器”制宜;六因“因”制宜;七因“法”制宜。

2、精准健康传播循“七理”

本着人群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心理状态、伦理规范、情理倾向、法理约束、数理循征依据与之适应能力,结合不同教育背景与人们的接受程度,阐述具有匹配性及适宜性的精准健康传播方略:一适“生理”而为;二适“病理”而为;三适“心理”而为;四适“伦理”而为;五适“情理”而为;六适“法理”而为;七适“数理”而为。

3、精准健康传播具七素

大数据全媒体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也颠覆了传统的健康传播范式,从中心到边缘的单向度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公众意识的觉醒,已然无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公众的要求,健康传播需要以受众为导向,借助新的技术与手段,进行精准健康传播:一健康传播传者;二健康传播受众;三健康传播内容;四健康传播形式;五健康传播渠道;六健康传播数据;七健康传播场景。

4、精准健康传播修七质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给健康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精准健康传播不能仅停留在进行健康知识泛泛而谈、盲目灌输的“量”上,更要凸显在健康传播效果、价值的“质”上:一修“信”为上;二修“达”为效;三修“雅”为韵;四修“时”为契;五修“度”为要;六修“知”为基;七修“行”为本。

5、精准健康传播孝七母

寻觅精准健康传播之根,引来精准健康传播之水,灌溉精准健康传播之田;竖起精准健康传播之树,就会结出精准健康传播之果,故加强精准健康传播的系统理论建设,树立精准健康大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刻不容缓,方能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揭示精准健康传播本源之“母”,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让人们站的高、看的远、击的准,益与同仁孝 “母”善行:一地球之“母”造命;二国家之“母”蕴命;三社会之“母”济命;四家庭之“母”塑命;五生身之“母”育命;六他人之“母”扶命;七自体之“母”养命。

6、精准健康传播延七生

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它不仅是个人资源、家庭资源,更是社会的基本资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的保证。然而,想要全面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究其“法”,就必须认知其“本”,即生命的本源。我们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天与父母共同赐予,极为珍贵,以生命之“生”与身心之“健康”为主线,追寻健康本源:健康创生;二健康仁生;三健康卫生;四健康养生;五健康救生;六健康悦生;七健康蕴生。

7、精准健康传播承七归

有生有死,有始有终,生命才是完整的。只有摒弃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超脱问题之表象,以宏观的眼光再次审视与理解死亡,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在充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革故鼎新,启发人们既能幸福地“生”,亦可坦然地“归”,获得精神生命的平静与不朽:“遗体”归承“遗像”;二“植棺”归承“植树”;三“腐生”归承“新生”;四“寿命”归承“厚命”;五“哀乐”归承“安乐”;六“假相”归承“真相”;七“凡心”归承“善心”。

结语

通过精准健康传播守“七则”、循“七理”、具“七素”、修“七质”、孝“七母”、延“七生”、承“七归”的七节“49条”精准健康传播方略共识指南,阐述精准健康传播在空间位置上、时间感念中、世间变幻下精炼准确定位健康目标,聚焦机体生物生理、精神心理、社会伦理的靶点,逐进行以深耕健康传播资源、细作健康传播途径、感染健康传播受众为内容,建立生命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立体式全链环科学健康传播系统。精准健康传播围绕健康主题,统筹多学科、多领域、多渠道资源,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地,发掘身心内在之生、身心外延之生、身心立体之生“三生”科学精准健康理论资源,铺就健康教育之道、健康管理之道、健康促进之道“三道”科技精准健康转化途径,福佑回归自然之人、现今犹在之人、尚未出生之人“三人”科普精准健康国民受众,籍以影响个体、群体及社会健康行为,使公民生得健康、老得益寿、病得防控、死得其所。精准健康传播是继健康传播后的一次升华与质的飞越,其核心点在于以健康为核心的“精准”二字,尤为重视传播信息源建设的整体系统性、专注传播信息途径的分体多元性、突显传播信息受众的个体适应性。《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精准健康传播方略》从满足人民健康需求、适应社会健康要求、紧跟时代健康追求出发,以构筑物质健康文明、精神健康文明、身心健康文明为目的的实事求是科学精神核心方案。“49条”方略展现了科学求实、科学理性、科学分析、科学求真、科学协作、科学探索、科学改革的锐意创新科学精神追求。让我们直面健康传播新挑战、共绘健康传播新蓝图、跨入健康传播新时代,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健康传播科学体系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耿媛媛_NJ55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