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月半

 吴越尽说 2018-08-21

吴江日报2018-08-21    作者:陈志强

      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旧时为鬼节。是日,家家户户置备酒菜、水果、糕点等物祭祀祖先。一般在十四日之前“过节”。据说,早一点过节,好让祖先享受祭祀后,在十五日那天从容地看中元庙会。

      中元节时,农村田间重活基本结束,农民比较空闲,有暇做馒头和放糕(发酵的面糕),作为节日食品和祭祖供品。有一句农谚为:“苦粽子,甜馒头”,意思是清明节吃了粽子后田间活日益加重,而在中元节吃了馒头之后农活日渐轻松。

      中元节夜里,民间有“放焰口”和“放水灯”等活动。放焰口,是众人出资,延请僧侣五至七人,身披袈裟登台,主僧正坐桌中,众僧分坐两旁,边诵经,边吹打法器,边施食,祭无礼之鬼。放水灯,是人们以稻草结成圈,上面点上蜡烛,有的放上少些饭菜和纸锭,然后放入河中,顺水漂流,祭水中之鬼。

      七月半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鬼节”。其实,以前这一天里,也有着不少娱乐性很强的民间习俗,其中运河古镇平望莺脰湖畔的“踏白船”便颇有情趣。

      “踏白船”,即是赛快船。快船的船身较一般的船要来得长一些,左右船舷各安上四至八档桨,船艄两边都装着橹。另外,船艄上向船外两侧水面“出跳”,即各伸出一块跳板,跳板上“踏”立着身强力壮的汉子,两手紧抓住橹绷,与橹手相对一起用力推与扳。每支橹上有四五个人,加上舱里的数人急速划桨,船速飞快。赛快船时,数十艘披红戴绿的快船云集莺脰湖上,轮番上阵。随着各船舱内锣鼓声急骤响起,橹手、桨手们个个奋勇争先,有的船因用力过猛,船身急剧摇晃,左右翻侧,那些踏立在船艄跳板上的人则几乎将后背贴着水面了……此时,莺脰湖滩上人山人海,掌声、叫好声、助威声响成一片。登上沿湖的楼房倚窗而望,这扣人心弦的情景尽收眼底。

      每到七月里,平望的网船仍然按照旧时的习俗,拔上岸来进行修理、抹上白油,由于船上都装上了柴油机,其速度比以前的“白船”更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