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鞭子/三篰草

 圆角望 2016-03-04


  河鞭子是什么?河鞭子是我家的一条小木船。农村集体化后,河鞭子成了生产队里的农用船。

  家乡水网如织。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如练的江河纵横飘逸;玉盘似的湖荡星罗棋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水乡既无马路,更无汽车。水道上风帆猎猎,橹声悠悠,小船来去如梭。除了小船,几乎见不到其他的交通工具。我家的河鞭子用造船最好的材质——柏树造的。都说柏树木材浸在河里数十年都不会腐烂。河鞭子宽丈余,长数丈;舱底浅而圆浑,线条流畅;船头翘翘,船艄弯弯,玲珑小巧,就像一只搁在水里的木瓢。由于小船行驶起来轻盈飞快,犹如抽鞭断水,船尾的一道白花花的漪澜就是小船抽打水面的留痕。河鞭子还有一个“兄弟”,即生产队里的另一条叫罐头的船。舱底深,船身深陷水中,就像一只笨重的罐头。罐头船与河鞭子相比,一个风流倜傥,一个愚钝笨拙,模样截然不同。

  河鞭子行驶便捷。撑篙开船,摆橹摇船,小船便优哉游哉地驶开了。橹的前半身是橹把,后半身是橹板。橹身中间有个垫脐,垫脐合在船艄的橹拧头上。橹拧头是拧动橹的支点。橹把的前端套着个小铁环——橹穿。橹穿连着橹绷绳系在船艄的右舷上。橹板由窄到宽,由厚变薄,弯弯的,略呈弓状,有点像一把大调羹。摆橹,拉绷,橹把前后摆动,橹左右拧动,橹板便在河里交叉划水。摇橹用上了杠杆原理,既省力,又无能耗,好看又神奇。橹拧头在垫脐里不断扭动,唱起动听的紫竹调(江南小调)来。河鞭子在蜿蜒的小河驶得水花翻飞,为旖旎的乡村风光添上精彩一笔。

  船是农家宝,农民少不了。下田干活,上街赶集,罱泥积肥,装运货物,走亲访友,长途跋涉都摇船。隆冬的清晨,社员摇着河鞭子在河浜里罱泥。薄雾里,小船弯弯,人影绰绰。满载河泥的小船破冰而行。冰凌在叮铃声中拥挤,在咿呀声里让道。春夏大忙,河鞭子载着人们早出工晚收工,割草积肥,耕种忙碌。船头激起的浪花洒上河埠石,“叮咚!叮咚!”柔水拍击坚石,如鸣佩环。深秋,将河鞭子和罐头并排绑在一起,连成双挑船。兄弟船齐心协力,承载能力非同一般。满载的稻子垒得四四方方,就像一座黄金宝塔。船舷紧挨着水面。摇橹人望不见船头。听船头传来推艄、扳艄的指令。声声扣人心弦。双挑船款款而行,丰收的喜悦随波流淌。

  小辰光,孩子们在岸上玩够了,就跳上河鞭子玩。摇橹的摇橹,撑篙的撑篙,你争我抢,乱糟糟闹成一团。起风了。把竹篙插入桅台眼里,挂上稻草编的篷荐。清风拂来,河鞭子便刺啦啦地驶开了。人在船上雀跃,心在风里放飞。要是大人们去外村看戏,都会行驶河鞭子。趁早溜上船,打死也不肯上岸。要是去亲戚家做客,或上街赶集,必挑河鞭子。坐在船舱板上,船一摇一晃,心神摇曳。

  河鞭子也有热情奔放的时候。家乡迎亲都用小船,首选河鞭子。到时,粉妆一新的河鞭子装上彤彤红的嫁妆,载着喜洋洋的新娘。船头浪花翻飞,船橹一路欢唱。唱出了年轻人灿烂的笑容;唱出了小夫妻欢愉的心情;唱出了对甜蜜生活的憧憬。逢年过节,摇速(读如“骚”)船为庆典增添光彩。河面上百舸争流,比赛气势不凡。河鞭子独占鳌头,风头出足。

  一年下来,河鞭子累了,也破了,得上岸修缮了。闲时,将河鞭子翻过身来倒扣河中,用洗帚把船底的青苔刷得一干二净。再拉上岸,搁在凳上晾干。木匠有条不紊地进行修缮。锯子、刨子、凿子轮番上阵。漏洞该补的补,船板该换的换。麻丝,油灰大派用场。修缮完了,再用上好的桐油抹上数遍。河鞭子旧貌换新颜,和新置的没啥两样。换上新装的船下水了。左邻右舍、男女老少齐来帮忙。在通往河埠头的道路上铺满柔软溜滑的麦秸秆。嗨哟!嗨哟!声声吆喝,河鞭子徐徐躺进河里。新船落水都得晃船,让船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只见两小伙跳下河滩,一人把住一只船艄角以稳住阵脚。十来个年轻人自告奋勇跳进船舱,双手把持船舷,撅起屁股,挺起胸膛,一齐使力,晃荡起来。岸边看客呐喊助威。河鞭子在水面上来回滚动。船肚皮时而翻出水面,时而隐入水里,犹如鲤鱼翻腾嬉耍。船舷一忽儿抛向空中,一忽儿沉下河里,好似秋千来回飘荡。河水一下子涌进船舱,一下子又弹向天空。水花如大雨瓢泼,浪头如水牛蹦起。晃完船,人们在欢笑声中散去。河鞭子静静地躺在河浜里。过几天,河鞭子又开始在蓝天绿野里悠悠游荡。橹声委婉,拨动了冷暖如意的四季,唱响了春华秋实的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