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纪实------失眠重症

 琼海书苑 2018-08-21

杨某某,男,61岁。2018年8月1日初诊。患者自诉晚上感觉身上烧的厉害,入睡困难,彻夜不眠。服前医之方,时效时不效,而效果亦不甚明显,且停药后病情反复,遂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中等身材,偏壮实,失眠一月余,烦躁内热,眼睛发红,饮食、二便正常,脉象弦滑舌淡苔白。辨证为肝郁化火,炼液为痰,上扰心神。治以理气化痰、清肝明目、镇静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 龙胆草3g 竹茹30g 枳实20g 15g 清半夏15g 生甘草10g 茯神30g 胆南星15g 代赭石2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白蒺藜30g 合欢皮15g 夏枯草15g 夜交藤30g 炒酸枣仁15g 生姜6片 大枣3枚  

7付,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18年8月8日二诊。患者反馈服药后失眠有所好转,晚上已能入睡23小时,余无其他不适。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上加丹皮、栀子、珍珠母,嘱患者继服7付。处方如下:

黄连6g 龙胆草3g 竹茹30g 枳实20g 陈皮15g 清半夏15g 生甘草10g 茯神30g 胆南星15g 代赭石2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白蒺藜30g 合欢皮15g 夏枯草15g 夜交藤30g  炒酸枣仁15g 生姜6片 大枣3枚 丹皮10g 生栀子15g 珍珠母50g

7付,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18年8月15日三诊。患者反馈失眠明显好转,唯觉有些胃胀。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厚朴,并加大陈皮的用量。处方如下:

黄连6g 龙胆草3g 竹茹30g 枳实20g 陈皮30g 清半夏15g 生甘草10g 茯神30g 胆南星15g 代赭石 2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白蒺藜30g 合欢皮15g 夏枯草15g 夜交藤30g 炒酸枣仁15g 生姜6片 大枣3枚 丹皮10g 生栀子15g 珍珠母50g 厚朴15g

10,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按: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不寐在治疗中有虚有实,虚者多则于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实者可见痰热、实火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安,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景岳全书》: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所伤,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亦云:“盖以心神不安,非痰即火。”由此可见,痰火是导致不寐的重要病因。

《黄帝内经》中指出“肝开窍于目,肝火循经上炎则眼睛红肿,痛痒难忍。本案患者脉象弦滑,眼睛发红,自觉晚上身体烧得厉害,为一派实证之象,是肝火内郁、炼津成痰、扰乱心神之证。所以在治疗上用黄连温胆汤,本方载于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中,是由《三因极—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加黄连演变而来。

方中黄连清热化痰、清胆和胃、养心安神,半夏降逆和胃、除湿化痰, 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 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 茯神健脾渗湿、安神,姜、枣、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

王老师临证善运用此方加减来治疗痰火内郁,扰乱心神的失眠证。此亦有歌诀为证,“心烦失眠头痛眩,胸胁背胀捶打痊。呕逆低热肢麻胀,久病不衰证属痰”。龙胆草苦寒,既能清肝胆实火,又能除肝胆湿热,与黄连相配共清心肝之火。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代赭石性味苦寒平,不仅能清心肝之火,且有镇逆坠痰之效。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白蒺藜合欢皮疏肝安神。夏枯草清肝明目,夜交藤酸枣仁养心肝之阴而安神。二诊加入丹皮、栀子以加强清泻肝火之力,珍珠母咸寒,入肝肾经,功能安神定惊、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三诊患者胃胀不适,遂加入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并且加大陈皮的用量,目的皆在于行气消胀。

通过这则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对于失眠的治疗,绝不是一方包打天下,要有虚实寒热之别。前医之方,之所以未能奏效,恐其是因为辨证疏忽,墨守成规,而犯虚虚实实之戒。

王老师在治疗失眠时,主要的原则和经验有两条:一是用具有安神镇静的药物,诸如半夏、枣仁、黄精、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二是针对病因治疗,釜底抽薪,因祛则失眠自愈。两种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双管齐下,基本上就能把失眠证解决个八九不离十。 (学生王朝写于2018.8.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