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美军用5吨制导炸弹轰炸鸭绿江大桥,却炸落自家B29

 阳光灿烂u80b 2018-08-2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力图通过狂轰滥炸,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瓦解志愿军的作战士气。先后发动了绞杀战等空中战役,妄想断绝半岛北部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美军尤其选择破坏桥梁和铁路枢纽,最优先的目标是作为主干线使用的鸭绿江铁路大桥。志愿军物资必须通过鸭绿江和北方河流的公路和铁路桥,如果造成其无法使用,就会减少80%的运输容量。
图片
很多美军都以为铁路桥是非常脆弱的,是极好的攻击目标。然而事实却打了美军的脸。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等机型,曾多次对半岛北部的重要桥梁进行轰炸,但轰炸效果很差。
在整个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军车和军列在白天几乎是不通车的,白天桥梁和道路全部封闭,物资运输全都在晚上通过。凌晨时,志愿军自己主动破坏一些桥梁和道路,伪装成毁坏现场,以便让美军侦察机以为这是已经被炸毁的。到了黄昏时候再抢修通车。
图片
在1950年10月,志愿军工兵第14团甚至在鸭绿江上架设了水下桥,开创了我军工兵史上此项技术的先河。用铁轨和涂上沥青的枕木在水下架桥,桥面在水下50厘米,江水淹不了汽车的排气管,又能把桥梁藏得严严实实。
为了迷惑敌人,志愿军还修建了大量的假铁路,假掩体,假桥梁,吸引敌机轰炸。隐真示假,一套“组合拳”“打”得美国空军晕头转向。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军始终无法理解,所有桥梁和车站铁路明明已被炸毁,为什么志愿军的人员和物资仍能源源不断地顺利渡江。
图片
美军认为,要有效轰炸桥梁目标,使用战术飞机并不是最佳选择,应该集中使用重型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195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出动98架B-29战略轰炸机的大机群,猛烈轰炸鸭绿江畔的桥梁目标。作战结果表明,美国人想错了,B-29轰炸机高空投弹时,炸弹容易受到风力等因素影响而偏离桥梁。选择低空投弹时,又很容易被地面高炮击落。美国空军统计发现,平均每架B-29从桥梁上空飞过,只能投掷4枚炸弹,那些炸弹还无法全部炸中桥梁。
图片
为了对付炸不断的志愿军交通线,美军甚至秘密动用过第一代精确制导炸弹和重达5吨的巨型炸弹。
1950年末,美国空军为B-29轰炸机秘密配备了“拉松”制导炸弹,这是美国第一种使用无线电指令导航的精确制导炸弹。炸弹口径为1000磅,能够接受无线电指令改变航向。美军的B-29轰炸机总共向一些桥梁投掷了487枚“拉松”制导炸弹,只有10%准确命中,大部分落空,毁伤率很低,只有少数桥梁遭到破坏。
图片
美军还认为口径1000磅的制导炸弹还是太轻了,于是又推出了代号为“塔松”的巨型制导炸弹,这也是整个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最大炸弹。“塔松”以二战时期英国的6吨“高脚杯”地震炸弹和10吨“大满贯”钻地炸弹为基础研制,配备了无线电指令接收系统,全长6.4米,弹径近1米,重达5.5吨,是当时美军最大的制导炸弹。每架B-29的弹舱只能容纳一枚“塔松”制导炸弹。
图片
一开始,B-29轰炸机编队总共投掷了10枚“塔松”巨型制导炸弹,然而只有1枚命中目标,命中率为10%。
1951年3月29日,3架B-29轰炸机携带这改进型的“塔松”巨型炸弹,从西太平洋基地起飞,空袭鸭绿江大桥。然而第一架B-29还没飞到战场就出现机械故障,不得不返航降落。第二架B-29也发生了技术故障,无法返航,只好在大海上紧急迫降。B-29轰炸机迫降前在低空将“塔松”巨型炸弹投入海里,然而,巨型炸弹在水面反弹起来,并发生猛烈爆炸,居然炸中了低飞的B29,所有机组人员惨死大海。第三架B-29只好孤零零地奔向鸭绿江大桥,但投掷的巨型制导炸弹如同瞎子那样偏离目标而去。大桥完好无损。
图片
经过与志愿军的绞杀战和反绞杀战的激烈较量以后,美国飞行员都认为轰炸志愿军的桥梁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因为难以直接命中,即使稍微偏离一点也难以收效,周围还部署各种口径高炮,大量防空火力陷阱,形成严密的防空火力网。从抗美援朝的战例表明,即使在有高度的空中优势,炸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在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反击下,空中绞杀战遭到惨败,这成为美军航空史上难以抹去的败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