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树岩医生,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健康管理服务大会功能医学与抗衰老分论坛上,我做了“功能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大会发言,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很多内容不能展开的与大家分享,今天利用功能医学医生网这个平台与大家再次沟通,功能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的概念,从既往的体检中心经常做的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逐渐过渡到“从子宫到坟墓”,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概念。 新的健康管理概念也在不断的创新,包括思想层面的创新,科学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实施过程的创新以及服务理念的创新。 ☆ 思想创新,健康的概念:“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工程”&中医“治未病”,这些理念相结合,让我们的健康管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原来更丰富了。 ☆ 科学和技术创新,既往的临床医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的医学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生物信息,管理科学等很多新的学科相融合,这样对我们早发现、早评估、早解决健康的一些隐患已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 实施过程创新,从单纯的药物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干预,逐渐做到了我们可以有更丰富的治疗手段,这也都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的,以致于评估手段、检测手段还有追踪随访的手段都在不断的更新。 ☆ 服务理念创新,以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现在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健康和疾病的风险为重点,以最小化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这是整个健康管理体系中需要注意的,也是最重要的健康管理的创新理念。 现在健康管理的手段在不断的创新,多重手段相结合,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还有运动、营养、心理等多重的手段在不断的融合,这样就让健康管理可做的事情非常的大。其实我提出来的健康管理的产业链条非常的丰富,内容也非常的多,给大家带来一个困扰:健康管理的着力点在哪儿,这么多方面怎么去整合,这也是历年来开会健康管理届的同仁们如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把健康管理落到实处,也是大家在不断探讨的问题。 慢性疾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健康管理的着力点在于,我们需要非常了解慢性疾病形成的过程。比如创伤、不健康的饮食、药物和酒精的滥用、毒素的暴露、辐射、吸烟、消极的情绪、不运动等都属于外因,这些外因不断地作用到我们的身体导致生理失衡。我经常讲的生理失衡其实就是内因,比如氧化压力、免疫失衡、炎症、精神压力、机体应激、内分泌失衡、肠道问题、肝脏解毒功能下降、线粒体能量产生不足等,都是内因最终共同作用在我们的DNA,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导致慢性疾病。在健康管理这一环节中,内因与外因不断的相互交叉作用,提出来我们到底应该在哪一个点去着力,健康管理这么丰富的知识到底如何做才是最有效的,这正是我们要不断探讨的。 我做功能医学整整7年,发现功能医学思维模式是可以把健康管理产业链中这么多丰富的技术、概念、新的服务理念和慢病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理念相结合,也就是功能医学的理论体系应用在健康管理中,可以把很多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为健康管理真正提供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我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功能医学怎么把这么复杂的健康管理的概念真正落到实处,又和临床工作特别是临床体检紧密结合,今天的内容只是抛砖引玉,给大家讲一些理念,未来也会在功能医学医生网上不断的推出各种基础课程。 回顾一下功能医学思维模式“两个核心问题”、“五个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七个生理失衡”。首先是“两个核心问题”,影响健康的,不该有的因素要清除掉,对健康有益的,身体需要的,必要的因素必须有,比如:充足的阳光、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适当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新鲜的空气等,这些环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就是 “五个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都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失衡,如毒素、过敏源、微生物、不健康的饮食、压力,这些外因最终会影响内因,通过基因最终导致致病基因的表达。“七个生理失衡”未来也会在课程中不断的与大家分享。 图1:健康管理的分级预防 回顾了功能医学的基本概念后,接下来看一下功能医学如何与健康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上图是引用的中华健康管理学,去年由武留信教授和曾强教授编写的教科书,提出来健康管理从“零级预防”到“三级预防”这个概念,其实健康管理经常做的就是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两个层面,其实“二级预防”是最常见的,我们希望的就是在疾病的最早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这样就可以在发病的初期终止疾病,让疾病的发展变的更缓慢,不要危害机体,这就是“二级预防”。比如早期发现了冠心病,“二级预防”用的药物加上“一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其实都是医生目前做健康管理着力点非常重的一个版块。“一级预防”就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时有了风险因素,举个例子,冠心病的病人,之前已经出现了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压异常、胰岛素抵抗等风险因素,我们就要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措施,整个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很多人也在做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多运动,都是在这个层面,发现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干预,不要让疾病发生。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比如肺癌的病人携带肺癌基因,如果他吸烟,可能肺癌的风险就会大,他的风险因素就是吸烟。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大部分人会让他去戒烟,但即便他戒烟,曾经有过吸烟的经历就可能已经启动了“致癌基因”,抑制了“抑癌基因”,这样他患肺癌的风险还是比一般人高的,所以就提出了“零级预防”的概念。所谓“零级预防”是在还没有获得疾病风险之前就进行干预,大家也许会觉得很难理解,比如吸烟是肺癌的风险,但并不是要在吸烟的时候干预,而是让他不要吸烟。再比方说,代谢综合征是冠心病的风险,不是在已经患有代谢综合征一级预防的情况下去干预,而是要在没有得代谢综合征之前就要进行预防,这部分叫“零级预防”。“零级预防”就是先把患病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这样就不会出现风险因素,更不会往疾病发展,所以健康管理越来越提前了,不仅仅是疾病的筛查越来越提前了,这也是这几年健康管理产业不断的在发展,最终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零级预防是在机体的危险因素还没有生成之前,是目前大部分健康管理的对象,医生通常建议生活方式调整,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那能不能在零级预防时更精准的找到危险因素呢?功能医学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 在零级预防阶段功能医学能做什么?功能医学有一个矩阵问诊,矩阵分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前置因素、媒介因素、触发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ATM”。前置因素包括先天的基因风险、家族史,媒介因素和触发因素指身体潜在的环境因素,体内毒素、过敏原、微生物环境、营养失衡、压力等等。及早进行评估发现,祛除引起疾病的潜在因素,限制致病基因表达,让功能基因的整个调节功能加强,这样就可以阻断疾病的形成,预防生理失衡。 接下来举例说明零级预防我们到底能为患者做什么。 图2:基因检测报告示例 上图是一份基因检测结果,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呈多态性,对于这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人需要补充的维生素D3水平比正常人要高,特别肥胖的人又携带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人群,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3,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基因指导下的精准医学医疗的一个典型例子。作为功能医学医生需要非常了解,为什么这种基因多态性会导致身体需要更大剂量或其他的一些营养。 图3:基因多态性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上图表达的非常形象,正常受体功能是基因调控的,它形态和功能正常,可以把营养物质正常的转运到细胞内,但如果存在基因多态性,受体形态是改变的,功能也会改变,受体不能把足够的营养物质转运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增加血液中营养素的相对浓度,所以需要的剂量就相对大一些。 如果免疫失衡,免疫细胞会攻击不同组织,比如炎症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果免疫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就与糖尿病有关。另外,一些免疫细胞作用于关节,会产生关节炎症,作用于肠道,炎性肠病也会时有发生。 25-羟维生素D3可以作用在免疫细胞的受体,直接作用在免疫细胞受体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维生素D3作用在免疫细胞的受体上,抑制了免疫细胞的过度反应,可以阻断免疫细胞对大脑、胰腺、肠道、关节等多个脏器的侵袭。 研究结果显示,25-OH-维生素D水平在35nmol/L可以减少25%的乳腺癌发病率的风险;高水平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腺瘤的发生率;荟萃分析也显示,高水平维生素D可以减少43%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水平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发病率下降相关。治疗维生素D缺乏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血液循环中高水平维生素D与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肾脏肿瘤、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肿瘤发病率低相关。总结一下,维生素D与多种慢病相关,与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甚至与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如抑郁症相关。 功能医学在健康管理中,可以在零级预防板块对前置因素进行评估,比如一些基因检测,哪些慢病的基因风险是高的,什么样的一些媒介因素可以让这种慢病的基因表达,是我们可以进行分析的。比如,在维生素D3受体的检测中出现基因多态性,这样的人群在早期零级预防时应非常重视日照,阳光是否充足,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是否充足,消化系统对脂溶性的物质吸收是否充分,定期的体检要更针对性的筛查。零级预防在功能医学板块可以做到更精准的找到每个人的风险因素,找到每个人可能引起风险因素的更早期的原因,做到精准的健康管理。 所以功能医学指导下的健康管理,是在零级预防阶段正确的评估前置因素,减少媒介因素,预防触发因素,目的是为了预防生理失衡的产生。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但是风险因素已经形成了,比如代谢综合征的病人,虽然还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还没有形成冠心病,但是他的风险因素已经很高了,这也是健康管理应该着重做的环节。这一部分从功能医学角度怎么去介入呢,我们需要进一步找到他的生理失衡并进行重点干预。 “一级预防”,功能医学角度要寻找系统失衡也就是生理失衡,七大系统包括同化作用、防御与修复、能量代谢、生物转化、信息交换、运输以及体内结构完整性,都会进行分别的寻找,同样的风险因素可能来自不同的生理失衡,需要进行精准的分析。 在“一级预防”的阶段,功能医学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预防和逆转生理失衡,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作用。不同的生理失衡可以导致同样的症状,比如炎症、内分泌的失衡共同作用在基因,包括饮食、运动、情绪都可以导致同样的症状,比如肥胖。所以一个症状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失衡,同样的失衡,可能最终延展下去是不同的疾病,比如炎症与心脏病、抑郁症、关节炎、肿瘤、糖尿病都有关,一旦发现炎症并进行了干预,可能会对下属疾病都进行了相应的预防。找到生理失衡的靶点,及时的去逆转它,这对慢性疾病是非常好的预防作用。 体检报告中有关炎症的诊断,可以提示体内炎症的升高,比如腹型肥胖,内脏脂肪的增多,通过腰臀比就可以看到,如果内脏脂肪增高的话,体内炎症水平会升高。另外,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炎症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与炎症有关,动脉硬化与体内炎症升高有关……在平时做体检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检测来评估体内炎症水平是否升高。 图4:体检报告示例 这是一份体检报告,这个病人的C-反应蛋白9.8,是高于正常的,同型半胱氨酸也是高于正常的,提示体内的炎症水平升高。炎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都是相关的。炎症水平还可以诱发抗凋亡基因的激活,抗凋亡基因的激活与肿瘤细胞是相关的。另外炎症也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肿瘤细胞一旦有血管生成,进行血液的供应,也会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大大增加肿瘤的风险。所以一旦在体内发现炎症水平升高,要及早进行干预。从功能医学的生理失衡来看脂肪代谢,这个病人的花生四烯酸是升高的,花生四烯酸在体内是炎症的前体。 图5: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 这是我们体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它可以变成前列腺素或者血栓素,启动体内的炎性反应。 很多植物性营养可以阻断花生四烯酸的炎症通路,比如槲皮素、姜黄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的酶,还有生姜、水飞蓟、南非醉茄、大蒜素等植物性营养素,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血栓素这些途径的转化,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启动。 由此可见,功能医学在“一级预防”的这个板块要积极的寻找生理失衡。 寻找到“七大生理失衡”,选择去干预它,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炎症过高可以吃低盐饮食,多吃含植物抗氧化的饮食,还有运动、睡眠、压力的调整等,都可以就生理失衡的平衡起到可贵的作用。再有就是功能性营养素的使用,这个版块以后会一一的向大家介绍。另外就是传统中医的手段,还有现在讲的整合医学包括像古老的南美、北美的草药,还有顺势疗法等等。很多的医生在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还原生理失衡,把已经发生的生理失衡调整到平衡,祛除疾病原因,阻断疾病向病理状态的转化。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在“一级预防”里非常重要的,就是还原我们的生理失衡。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