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热血青年”凶狠一枪,却替清王朝省了上亿白银

 茂林之家 2018-08-22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当代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92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1895年,3月24日,日本马关街头,春意盎然,游人如织。

在日本的街道上,一队清朝装束的中国人抬着轿子走在大街上,周遭还有日本警察和宪兵的护卫。轿子中坐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老人家眉头紧锁,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度,但明显心情很差。

突然,人群中冲出来一个浪人,冲到轿前,拔枪就射,子弹穿过老者的墨镜射中左眼下部脸颊,老人应声而倒,满脸血污。

日本警察和宪兵立刻慌乱的一面保护这位老人,一边迅速组织捉拿刺客。

被击中的正是大清国的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

▲红星处为李鸿章遇刺地点

这是甲午战争尾声时,中日双方在马关开启谈判的关键时候。虽说大清在前线一败涂地,可也不至于叫李鸿章踏上日本就吃枪子,怎么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李鸿章大人却赶上这倒霉事呢?

这要从甲午战争说起。

一、清朝第一爱国者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争爆发之前,大清帝国已经陷入一片喊打喊杀的舆论中,其中天字第一号主战派就是光绪帝的老师,户部尚书。

翁师傅认为,日本只是夜郎自大,狼子野心,在朝鲜的争端是日本“辄欲奋螳臂以抗王师”,对待日本的态度一定要立刻大兵进剿,先发制人,日本人的结局只有天兵一到,化为灰烬。有翁师傅张目,一帮不知世界大势的清流党纷纷跟风,大清朝堂上,顿时战意汹涌。

▲翁同龢

但是,就是这位翁师傅,三年前就以户部尚书身份,颁布了《外购军火禁令》。从此北洋水师的装备原地踏步,舰船设备都到了无钱维修的窘境,几乎就是被这位翁师傅“断了血”。

那为何他又如此积极,撺掇“断血”的北洋水师赶紧出战?翁同龢门生王伯恭的《蜷庐随笔》里记载,当时连翁同龢的好学生们都质疑此事,却见翁同龢一语雷翻一片:“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打败仗?那我正好整李鸿章嘛!

如果这段记载是真,那真是无论怎么样,翁师傅都不吃亏。

而不管是什么目的,正是这不负责任的催战,令并未准备充分的清军,盲目投入到残酷战事里,后果也就“顺理成章”:9月15日,朝鲜都城平壤陷落,9月17日,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大败。当年10月底,鸭绿江防线一触即溃,日军攻入中国本土。11月6日,日军攻占大连,11月22日,日军攻占旅顺,在旅顺展开了一场血腥残暴的大屠杀……战败的消息像冰冷的雪花一样飘进紫禁城。

▲旅顺大屠杀

打不过,那只有谈了。

但清朝拉下脸来要谈,却正贴上日本的“冷屁股”:1895年1月,清朝特使张萌恒和邵友濂刚到日本广岛,立刻就被日本轰了回去。先前喊打喊得激动的翁同龢呢?除了连呼“愤极愧极”外,却也拿不出半点靠谱主意。

如此“求和人家都不搭理”的窘境下,清政府也只能寄希望一个人:刚在战场上打的灰头土脸,又被当做战败罪人,正挨举国痛骂的李鸿章。

而当临危受命的李鸿章,在朝堂上主动与群臣商议谈判事宜时,先前激动喊打的各位军机大臣都是“默默无语,不得一策”。李鸿章提出叫先前“热情高涨”的翁同龢一道与自己赴日谈判,吓得翁同龢赶紧说“今以生手办重事,胡可哉”——大家集体躲猫猫看热闹,李鸿章你一个人加油吧。

▲李鸿章

1895年3月19日,扛着满朝文武甩来的大锅,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开始这场艰难的谈判。

不过李鸿章大概想不到,就在这场艰难的谈判里,一位可以跟翁同龢“比热情”的“日本爱国者”,却给他来了个神助攻。

二、日本的爱国者

“扛锅”走上谈判桌的李鸿章,没坐稳就挨了谈判对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记重拳:想要日本停战?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天津及山海关以及周边所有城池堡垒;上述地区清朝驻军解除武装,武器弹药交日本军队暂时管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由日本军队接管;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的驻扎费用由清朝方面承担。

参考下这几个地名就知道,一旦接受了,就是把刀架在大清朝脖子上。得胜的日本人,就可以予取予求,想怎么宰就怎么宰。

如此苛刻条件,李鸿章十分悲愤,但战场兵败如山倒,多大的火也只有硬憋着,看看他谈判头四条的谈话记录,左一句“实系诚心讲和”,右一句“中日系切近邻邦”,简直是磨破嘴皮子说好话。却只换得比他小19岁的伊藤博文冷冷一句:“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国事与交情,两不相涉”。

▲伊藤博文

停战?就是被人家随意宰割。不停战?就要被人家继续揍。身肩重任的李鸿章呢?除了每天磨破嘴皮子争,被日本人一遍遍怼回来,几乎什么都做不了。直到3月24日这天,几乎绝望的李鸿章路经马关街头,却又意外被人刺杀。然后,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李鸿章面部重伤,子弹入骨两寸。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凶手很快被捕获——游手好闲的日本浪荡子小山丰太郎。这位被做县议员的父亲革除嫡子身份的“不良青年”,别看连毕业证都没拿过,只能靠打短工为生,却十分关心日本的“军国大事”。以他本人交代,他最恨中日议和,做梦都盼着“日本皇军”打今北京城,横扫全亚洲。所以干脆先给李鸿章来一枪,只要取了李鸿章命,就可以计划两国矛盾,继续大打。

不过,这位满以为为国做贡献的小山丰太郎哪里想得到,他这热血一枪,把先前准备收割甲午战争胜利果实的日本政府,简直分分钟架在火上烤。

▲小山丰太郎

三、价值一亿两的子弹

小山丰太郎这差点要了李鸿章命的这一枪,对当时焦头烂额的李鸿章来说,却也堪称“救命枪”。

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竟在马关街头,随随便便就被人开了枪?这爆炸新闻,立刻引起全球热议。早就怕日本独吞中国的西方国家纷纷发声,谴责声潮水一样涌来;几个早打算浑水摸鱼的西方强国,更准备趁机掺和一把。这严重后果,正如日本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的破口大骂:“这一事件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挨枪子儿的宁愿是我!”

于是日本人上上下下忙活起来,日本天皇亲自下令判刺客无期徒刑,日方也给李鸿章提供了最高规格的医疗条件,连日本皇后都亲自织了条丝巾过来。日方也主动与李鸿章在3月30日签订停战协定,除台湾地区外,交战区域内的中日军队停止了作战行为。先前李鸿章心力憔悴争不来的停战谈判,拜这一枪所赐,日本人全都送来了。

死里逃生的李鸿章呢?他看到自己那件沾满了血迹的黄马褂时悲伤地说道:此血可报国!嘱咐好好保存,不要洗掉血污。他明白,可能谈判的困局会因为自己挨的这一枪迎来转机,再之,这也是自己人生中的奇耻大辱。

最终,在李鸿章的折冲樽俎之下,在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之中,在日本爱国刺客一颗子弹等多方因素之下,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

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李鸿章还试图多争一些利益回来,试图把损害减到最低,甚至说出削减几百万两驻军费用作为我的差旅费。但是伊藤博文一概予以回绝,他把准了清朝皇帝的脉: “中国唯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

这近代史上刺痛国人尊严的一幕,还有背后的千难万难。此时晚清朝堂上,那些战前喊打喊杀,战败后“不得一策”的败事“清流”们,恐怕永远不懂。

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发誓,终生不履此土,李鸿章一生铭记这块耻辱之地。后来直到他死,他的脚再未踏上日本土地一步。

虽然,对于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以这悲壮的抗争说,他尽力了。

晚清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里,那些分属不同阵营,却同样为中华“自强”“求富”奋斗的先行者们,无论他们成就如何,至少,他们都在以搏命般的努力,拖着落后挨打的中国,一步步艰难前行。

比起同时代,那些空喊爱国的“清流”们,默默努力的人,才永远是国家前进的动力。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才更值得人铭记。

参考资料:《蜷庐随笔》、《沉没的甲午》、《清史稿》、《马关议和谈话录》、《翁同龢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