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辨腑病

 秦岭之尖 2018-08-22

一、胃气虚证

【概念】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失养、他脏累及损伤胃气而成。

【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或痞胀,食欲不振,嗳气,面色萎黄+气虚证

二、胃阳虚证

【概念】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过食寒凉、久病失养、他脏累及损伤胃阳而成。

【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阳虚证

三、胃阴虚证

【概念】胃阴虚证是指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虚热证不明显者,常称胃燥津亏证。

【病因病机】1.多因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2.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3.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4.过食辛辣、香燥之品,或用温燥药物太过,耗伤胃阴所致。

【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灼痛,饥不欲食,或嘈杂,干呕,呃逆

+阴虚证

本证以胃失和降见症与阴亏失润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治 法:滋阴养胃;处 方:益胃饮(《温病条辨》)

四、胃热炽盛证

【概念】胃热炽盛证是指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 而表现的实热证候。又简称胃热证、胃火证,或胃实热证。

【病因病机】1.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2.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3.邪热犯胃,以致胃火过旺而成。

【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或消谷善饥或齿衄,牙龈肿痛

+实热证 : 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 法:清胃泻火;处 方: 清 胃 散《兰室秘藏》玉 女 煎《景岳全书》

本证以胃脘灼热疼痛及实火内炽见症为审证要点。

五、寒滞胃肠证

【概念】寒滞胃脘证是指由于寒邪侵犯胃肠,表现以脘部冷痛为主症的实寒证候。简称胃寒证。

【病因病机】1.过食生冷;2.脘部受冷,以致寒凝胃脘所致。

【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呕 恶

+实寒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舌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本证以脘部冷痛及实寒证为审证要点。

治 法:温阳散寒,调气止痛;处 方:良 附 丸《良方集腋》合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乌药,香附,干姜,紫苏,陈皮)

六、食滞胃肠证

【概念】食滞胃肠证是指由于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的证候。亦称食滞胃脘证。

【病因病机】1.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2.因素体胃气虚弱,稍有饮食不慎即可成滞。

【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

或见肠鸣腹痛,泻下不爽,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本证以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为审证要点。此外,注意询问有无伤食病史。

七、胃肠气滞证

【概念】指胃肠气机阻滞,以胃脘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胀痛、走窜不定,痛而欲泻,泻而不爽,嗳气、肠鸣、矢气后痛减;或无肠鸣、矢气而胀痛加剧,或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八、虫积肠道证

【概念】虫积肠道证,是指蛔虫等积滞肠道而表现的证候。多因误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入口,在肠道内繁殖孳生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嘈杂,面黄形瘦,时作腹痛,或嗜食异物,大便排虫,睡中齘齿,或鼻痒,面部出现白色虫斑,白晴见蓝斑,或突发腹痛,按之有条索状,甚至剧痛而汗出肢厥,呕吐蛔虫。

九、肠热腑实证

【概念】肠热腑实证是指由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在六经辨证中称为阳明腑实证。

【病因病机】1.多因邪热炽盛,汗出过多,2.误用发汗,津液外泄,致使肠中干燥,里热更甚,燥屎内结而成。

【临床表现】高热,或日晡潮热,脐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汗出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狂乱,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本证以腹满硬痛 、便秘及里热炽盛见症为审证要点。

十、肠燥津亏证

【概念】肠燥津亏证是指由于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表现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症的证候。

【病因病机】1.因素体阴亏,或年老而阴血不足,2.吐泻、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3.因失血、妇女产后出血过多,以致阴血津液亏虚 、大肠失于濡润所致。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一行,口干,或口臭,或伴见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本证以大便燥结、难以排出及津亏失润见症为审证要点。

十一、肠道湿热证

【概念】肠道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症。

【病因病机】1.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肠道,2.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

【临床表现】

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

色黄而秽臭,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 法 清热利湿解毒 处 方 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

十二、膀胱湿热证

【概念】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范畴。

【病因病机】1.多因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2.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

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或见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以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并伴见湿热之象为审证依据。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处方:八 正 散、小蓟饮子、石苇散

附:膀胱湿热证与小肠实热证的区别:

二者均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痛为主症。不同之处是

小肠实热证是心火下移小肠,故必有烦渴失眠,口舌生疮等兼证。

膀胱湿热证病在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常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十三、胆郁痰扰证

【概念】胆郁痰扰证是指由于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1.多因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临床表现】

胆怯易惊,或见惊悸不宁;

失眠多梦,烦躁不安;

胸胁闷胀,善太息,或头晕目眩,口苦,呕恶,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本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治法:清化热痰;方药:温胆汤

附:胆郁痰扰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两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的症状。不同的是,

从病因而言,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气郁化热,而痰火扰神尚有外感热邪夹痰内扰。

从病机看,胆郁痰扰,病位主要在胆,热象不重;痰火扰心,病位重在心,火热较重。所以胆郁痰扰证以惊悸失眠、胸胁闷胀为主症 ;痰火扰神则多见狂躁谵语、神志错乱等较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