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慈母,也要是严父
在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亲对“我”的第一首诗倍加赞赏,而父亲几乎是不屑一顾。母亲几近夸张的赏识使“我”自豪,也使“我”信心倍增;父亲几近无情的“打压”曾使“我”“失声痛哭”,更使“我”避免误入歧途,最后走向了成功。作者说,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是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到了教师是不是也可以从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使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至于只走向了一个极端,而使学生的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现如今,赏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如果谁没有做到时时刻刻赏识自己的学生,就会被否定,甚至被讨伐。对学生严厉的老师常被指不懂教育或无能,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以,赏识就无处不在了,不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要正面引导,大加赏识,就是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也要小心翼翼地以赏识代替批评,生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毁了他的信心,害了他的一生。而且,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为了体现其赏识教育的理念,对学生错误的答案也要找个理由赏识一番。似乎,我们的老师只能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母亲,要用爱的力量使我们的学生时刻充满自信,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仿佛,我们的学生从不会经历挫折和失败,在赏识中人生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辉煌无限。 事实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中的美好,赏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赏识用滥了,就成了溺爱,就成了伤害。君不见,日常生活中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给孩子留下了多少后遗症:不愿承担责任,犯了错误总喜欢找出一大堆理由;虚荣、骄纵、目空一切的心态,膨胀的私欲;曾经给父母和老师太多厚望的天之骄子选择跳楼或其它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饱受太多爱和赏识的孩子,他们以为人生路上只有鲜花、掌声和包容,以为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从没经历过挫折的考验、失败的磨砺,其实,他们是极其狭隘和脆弱的。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如果《“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父亲也和母亲一样都一味地赏识自己的孩子,对“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都大加赞赏,“我”的将来就会是另一般模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