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家长的质疑与不理解,班主任应该怎么办?丨班级圆桌派

 heitudi 2018-08-23

于洁老师说,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情绪是很容易起伏的,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一根神经的欢喜与忧愁完全被学生的一举一动牵着,如果我们没有一种镇定修复自己情绪的能力,那么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对家长的质疑与不理解,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办。

圆 桌 小 问

她说,她被家长深深伤害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于老师:

我被家长深深伤害了,本来想彻底放弃这个班级,结果中午几名学生送我几张卡片,看着上面的字,我的视线再次模糊。

上面写着:“老师,您不要伤心,希望您把我们六年级带完,我们知道您辛苦了,虽然我们成绩不好,但您是对我们最负责的老师,是您教会了我们感恩,我们永远爱您。”

我平时是一个爱笑的人,这一次,家长彻底伤害到了我,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委屈地哭了。

从半夜到第二天一直未合眼,而且我还怀着孕。我一整天都在跟对我有误会的家长打电话解释!电话打得午饭、晚饭都没吃几口,晚上胃极其不舒服。第二天再跟最先挑事的家长交谈,她坐在电动车上,我全程站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几分钟时我在意识到要晕倒前蹲了下来!我真的快支撑不下去了!好疲惫!如果老师当成我这样,那么我要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来诠释我的心情:“如果我的孩子以后当老师,我就把他掐死!”

教以前那届学生我也建家长群,但是有些家长信息不知为何泄露了,还收到广告之类的骚扰短信,家长建议删群,所以这个我半路接的班级没有建群。现在,家长会上一句家长的抱怨,下面跟着几个家长一起起哄。一直揪着我没建群,有时打我电话我不接,发短信不回等等问题!后来还知道了有一个家长自己申请两个微信号,在他们原来那个家长群里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引出其他家长发牢骚,每次想起这个,我都特别受伤害。

最让我伤心的是,有一个参与抱怨的家长竟然以怨报德,他的孩子有一次没带钥匙,家长很晚才下班,我怕他不安全,下班亲自送孩子回家,这样的事情这个家长却忘记了。我承认我不是每个电话都接得到,学校不允许上课带手机,办公室不能玩手机看视频等等。有时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也会不接,我理解。可是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一下我,几次接家长电话都是晚上10点以后,聊好久。家长下班晚,可是我也很辛苦,我需要早休息,有的家长每天晚上都打我电话,有几次确实是我睡了没听到。

这些委屈我都往肚子里咽,但这次,我的心彻底碎了。面对这样一些家长,我特别想逃避。可是再看看那些善良的学生,我真心舍不得。身心疲惫。我在徘徊着,迷茫着。

肖老师


 案 例 分 析 


说来也巧,接到这封求助信的时候,我正在听一个特级教师的讲座。他正把自己的袖子捋到臂膀上,睁圆了眼睛,说:“我跟你们说,我曾经被家长要求下岗三次。第一次是在家长会上,被家长当众质疑,为什么考出来的平均分比人家低了那么多。我那时候眼泪噙在眼眶里,要不是我内心强大,这世界上早就没有我了。”听讲座的老师们哄堂大笑。

我笑不出来。如今看他,说起当时那事,仿佛轻描淡写甚至是像在说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段子,可是可以想象得出,他被家长质疑的彼时彼刻,他的心情却是波涛汹涌。

他如今淡定从容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爱过他,恨过他的人。一个特级教师的气质里,必定藏着他经历过的所有种种,委屈和伤害,一定会有。

孩子的背后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接这个班级的时候就早有耳闻,空白卷约有20个学生!汉语拼音基本不会!笔顺没几个写对,包括好学生。”这样的孩子背后,家长本人的文化程度,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家长个人的素养,基本可以想象。

肖老师半路接班,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对家长的表现缺乏思想准备。肖老师以为自己赢得了学生的心就能够得到家长的感恩戴德,赞赏有加,结果非但没有,反而还被当众指责,于是委屈至极。 

记得王晓春老师说学校里教师与家长的冲突,往往是教师‘改造家长’的意识过于强烈造成的。教师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了,对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也估计过高了。”

肖老师也许没有想要改造家长,但是确实对家长各种诉求估计不足。家长要求建立家长群,目的是随时随地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小到孩子没带钥匙,大到生病请假,都希望立即得到老师的回复。

隔行如隔山,家长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了解得并不多。他们以为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看微信,觉得肖老师应该也是这样的。

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今天看肖老师那些悲愤的话,会觉得家长素质实在太差,真是以怨报德;但是如果我们再去听听家长的诉说,听到他们因为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没有得到及时回复而产生的焦虑心情,我们也会觉得说的是有道理的。

记得雷夫曾经向中国家长提出4个希望:每天和孩子一起吃晚饭;不要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电脑;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让孩子早点睡觉。这4个“希望”大量中国家长没有做到。

这样一说,肖老师要觉得欣慰一些,至少自己班的家长还想着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想着通过微信群、电话、短信来和老师沟通。虽然他们情商很低,只顾着自已方便而夜里打电话、发短信;自己坐在电瓶车上而老师站在那里。这些低情商行为,是由他们本身的素养决定的,不一定是他们有意而为之。


  见 招 拆 招 


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自已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个率先质疑肖老师的家长,是不是在平日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对老师的怨气呢?那个以怨报德的家长,会不会完全不知道肖老师送他的孩子回家呢?而其他跟风的家长,也许就是跟风,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够建一个微信群而方便自己和老师联系,不一定是出于恶意而跟风起哄?

当然是委屈的,换了我是肖老师,我也会委屈哭泣。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委屈哭泣,我们还有些事情需要做:


遇事冷静,切勿冲动


每个人面对委屈表现各异,有暗自伤心默不作声的,也有不吐不快大吵大闹的,更有一气之下愤然离去的。

肖老师因为这次委屈甚至产生了要离职的念头。但不管怎样,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冲动是魔鬼,在头脑发热、心乱如麻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决定任何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受到委屈已经够难受的了,千万不要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烦,给自己添加更多的烦恼。肖老师有疼爱自己的丈夫来安慰,也能够通过文字写下事情经过并且向人求助,这都是很好的一种发泄内心委屈、伤心的途径。


分析问题,调整心态


冷静下来后首先要分析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自己受委屈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把原因分析透彻。

我们看到其实肖老师内心是很清楚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平时有接到电话和短信没回的情况,那么就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果没有及时接听电话或者回复,就要养成事后回复的习惯。

要调整好心态,因为不管在哪儿工作,都有可能会受到委屈,说得直白点,家长的孩子在你手里,家长和你交流时多少还是比较克制内敛的,换了别的工作,人家还不一定对你这么客气呢。

人生路上受委屈是常事,伤心流泪之后要能够及时振作起来,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家长都否定了。


吸取教训,増长经验


为了避免下次再遭遇类似的委屈,必须从某些方面改变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你受的委屈才有意义,才能使你思想更加的成熟,处事更加的老练,也许工作之中所受到的委屈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肖老师若是来听听这个曾三次被家长喊下岗的特级教师的讲座,也许心情会得到很大的平复。教师生涯中,没有受到过几次委屈,还真是不够完整呢。期待有一天肖老师也能像这个特级教师一样,微笑着云淡风轻地说:“我告诉你们哦,我曾经被家长当众质疑过,那时我还怀着孕呢。”


后记

收到肖老师的求助信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她应该怎么做,只是把另一个老师写下的一次更加严重的被家长群起而攻之,然后用真心和时间去化解的文章发给她看,希望她能够得到心理平衡,慢慢冷静下来。同时,我把“于洁沙龙”中“当职业倦息来敲门”的讨论整理稿发给她看。


深夜,肖老师在我的QQ上留下了下面的话:


谢谢您,于老师,刚刚我第一时间细细品读了您沙龙的这篇文章,我释然了,与其背着包袱每日愁眉苦脸,不如放下包,迎接每天的太阳。毕竟孩子们都是没错的,我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刚刚读过那个老师被群起而攻之的案例,确实,或许是我从来没有被家长群起而攻之的经历,所以,一时间不能接受,喜欢揪着事实不放。每个误会我的家长我都已经第一时间打过电话,解释清楚,家长也觉得不好意思,就这样过去了,不去计较,也挺好。一直纠结,害人害己。


我已决定用微笑与耐心继续面对我的家长。孩子是没错的,一直以来对他们真的恨不起来。也谢谢您的安慰与开导,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谢谢您,温暖的抱抱。祝您节日快乐。


看完肖老师的留言,我微笑起来。有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是的,事事可成长,比如肖老师受到的这次委屈。有时候,植荒十年,才能换得一时春生。可是一旦春生,就永不荒凉。教育路上,需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