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师一附中“最牛班主任”范莉自述: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些关键品格

 新父母在线 2021-04-01

人物名片:范莉,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武昌区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高考阅卷组作文组组长,湖北省“荆楚好老师”,全国“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范莉老师秉承“师爱为魂,身正为范”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给学生智慧、科学、公平、广博、深沉的爱,被家长和学生尊称“范妈妈”,范莉老师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一直卓越,2014届全班44人,3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7届全班勇夺5枚国际金牌,创造金牌神话;2020届勇夺湖北省理科状元,被媒体称为“最牛班主任”。范莉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所带班级语文成绩遥遥领先,2020年其学子唐楚玥取得语文146分的高分。


图为范莉在华师一首届教学节上的演讲,获得第一名。

“德”为师之本。爱永远都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我爱我的学生,是一种从内心深处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的爱,不是高喊口号,更不是虚伪矫情,它体现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对于班主任而言,爱是基石,更是一种能力。

一、爱需要细心。我作为班主任,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是观察学生是否准时到位,然后我会逐一观察学生的表情,有没有沮丧、落寞、伤心等情绪的外露。当然也有学生的表情根本看不出来,这样就要多和班长、寝室长、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养成班干部和家长有情况及时和老师汇报的习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态有掌握才能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这种细心还体现在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我一直觉得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外向的,内向的,敏感的,大大咧咧的,每一个性格都是双刃剑,对于成长有好处也有坏处,班主任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因材施教。

二、爱需要理解。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教师最不能丢弃的就是一颗同理心,理解他们考试后的挫败感。每次考完试,不管考得怎么样,许多同学总觉得自己没有考好,这是他们心理最为脆弱的时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鼓励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成熟。个别的孩子我会给她发短信,因为有些话语或许短信更能表情达意。在我看来,班主任不会表达爱,也是一种渎职,不仅要爱,更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我常常下课就过去和他随意聊两句,没事递个水果过去,这些看上去是无心的举动,却能够让孩子看到老师对她的关注,给她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三、爱需要赞赏。如果把学生比作是一亩希望之田,那么班主任就是农夫,他是培育者,他应当用心血、汗水来浇灌这亩希望之田,使之成长收获。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面,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关爱的渴望,同时每个人也都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关爱他人。相对而言,只有给予,才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而班主任的作用是细心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搭建平台,创设机会。于是我在班级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体育活动、新闻联播、班干部选举、教练员选拔、读书交流、摄影比赛、诗歌比赛等。在每次活动的点评中,尽可能给不同的学生提供被重视、被关爱的机会,也争取给强者提供关爱教导别人的机会,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爱需要科学。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忘记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应该给我的学生的是三位一体的教育———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当他们离开华师一以后,伴随他们的将是厚德、博雅、笃学、敏行,还有历久弥新的华一精神,那就是“追求卓越,永争第一”。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些关键品格。

一、有责任感。懂得对自己、家庭、集体、国家担起一份自己的责任,责任可以引领孩子们成长的方向。对个人而言,担起这份责任,你现在必须要做到好好学习。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懂得自己如今作为子女,将来作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所担当的责任。对于社会而言,当今中国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需要的是不仅是解构,更是建构;不是不满、批评或直接逃跑到国外,而是能改造、建设这个国家的青年人。中国有句老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二、有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华师一绝大部分同学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我希望引导我的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在高中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那么当他们今后进入了大学、社会后,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就具备了独立人格,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三、懂得爱人。爱人意味着不仅要懂得关心人,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人,懂得包容他人的缺点,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因懂得欣赏而懂得合作,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同时,我认为不仅要爱人,还要具备爱的能力,美国哲学家弗罗姆认为孩子在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需要爱但没有能力唤起爱;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希望我的学生懂得爱别人,创造爱。“成熟的爱”以“爱人”为基础,我希望他们懂得:只有爱他人,自己才会获得快乐;深刻明白他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知道给予比获得更重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而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编后:本文为华师一“德育30人”候选教师育人理念展示范莉老师的自述文章。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的书房!2021年新父母教育名师团推荐的书单来了,亲子好书读起来。请按以下方法获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