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牛的两个乞丐,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位被后世奉为世代大贤

 山地之仔 2018-08-24

历史之银

历史上最牛的两个乞丐,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位被后世奉为世代大贤听到乞丐这个名词,总是会让人想到一些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似乎乞丐就和脏、乱、差这些形象联系在一起让人心生厌恶。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两个乞丐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一个被誉为千古一帝,另一个却成了世代圣贤。

众所周知,我们对乞丐的了解总是来源于各种影视剧,类似于洪七公、乔峰这样的大佬,总是能够颠覆我们对乞丐的传统认知,其实现实中的乞丐并不都那样武功盖世。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讲述两位最牛的乞丐。

第一位:朱元璋

1328年,一个小孩子在安徽濠州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传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年幼的时候很穷,家里的父母兄弟都被活活饿死了,因此孤苦无依的朱元璋就在皇觉寺出了家,后来又迫于生计成为了沿街乞讨的乞丐。在做乞丐的这一段时间,朱元璋看清了世间百态,人间冷暖。

于是,在一个阴差阳错的时间里,朱元璋决定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首领。在经过了一番残酷的南征北讨之后,朱元璋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帝国,在位期间大力整饬吏治,与民休养生息,很快就将大明建设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军事帝国。朱元璋也因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被后世奉为了继秦皇、汉武之后的有一个难得的千古一帝。

第二位:武训

说起武训,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到陌生,因为武训的名字确实在历史教科书上很少见到。但是,武训绝对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是能够和孔子、孟子等大家相提并论的人物。

武训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故又名武七,和朱元璋一样,武七也是一个穷苦人家出身,起初还能凭借自己的一身力气挣钱。但是,后来武训发现他的东家总是克扣自己工资,算来算去自己一年下来还要倒贴给地主家银子,于是武训便辞去了在地主家的工作。

武训深知就是因为自己不识字才遭受到了地主家的剥削,于是便在脑海之中产生了想要兴办义学,让天下寒门学子都有书可读,再也不受人欺负的想法。可是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穷人办学校历来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一无所有的武训呢?

武训并没有气馁,而是脚踏实地的沿街乞讨,每天一分一分得积攒,当时好多人听说乞丐武训要靠要饭来兴办义学,让天下寒门学子有书读,都来取笑与他。但是,武训并没有与他们一般见识,而是仍旧每天乞讨,将乞讨而来的每一分钱都积攒下来,为自己以后兴办义学添砖加瓦。

武训一边乞讨还一边唱自己编纂的义学歌: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虽然一路上都是别人鄙夷的眼光,但是武训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因为自己有着崇高的理想而兴奋不已。苦心人,天不负,在1888年,武七终于用自己毕生乞讨而来的4000余吊钱,修了一个像模像样的义学院,后来又有了第二座,第三座等等。

也许,有人说有了义学院之后,武训就是一个富可敌国的校长了,就从此告别贫穷走上了享受、奢侈的道路。其实不然,虽然武训在办义学的时候,身价已经是拥有良田千顷,存款万元的富翁了。可是,武训依旧是沿街乞讨,吃的是残羹冷炙,一直到临终,武训都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

据史料《清史稿》记载,武训病逝之时,当听到学生朗读之声,依旧能够面带笑容。因此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武训的功德,在武训出殡的时候,前来自发送殡的人就多达数十万,哭声震天、哀鸿遍野,武训一生能得到后人如此爱戴,此生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