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到底为什么?

 昵称31910826 2018-08-24
来 源 | 有书
导读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到底为什么?如今,这批“被打击”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之后,却一个劲儿地表扬孩子。从“表扬缺失”到“过度表扬”,这个弯转得有些急,再慢一些吧。
主播:康晓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曾经,有一大批中国式父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甚至无情打击孩子,绝不能让孩子“翘尾巴”。
如今,这批“被打击”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之后,却一个劲儿地表扬孩子,绝不能让孩子“没自信”。
从“表扬缺失”到“过度表扬”,这个弯转得有些急,需要踩点儿刹车,再慢一些。
著有《终身成长》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只有适度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图片
01
最近,姜文做客《十三邀》,当被问及“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竟然说到:“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而高兴。”
作为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即使获得再多的影帝,也无法掩饰内心得不到母亲肯定的遗憾。
即使平时对自己再严厉,他想母亲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还是会夸奖他几句吧。
可是,很多美好总是在想象中,现实依旧那么残酷。
那天,他将考上中戏消息,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也只是看了看,并没有很开心的样子,甚至“啪”的一声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后来,给母亲买房子,她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还不去住。
母亲总是爱说别人拍的电影不错,却不爱看他的电影。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很多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孩子一生温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家长总会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无论孩子做得有多好,获得多少成绩,却总也不得到肯定和赞许,最终在孩子心底留下伤痕。
姜文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很不自信,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他眼神里流露出的茫然和落寞,让人看了有些心疼,再坚硬的盔甲,都有自己的软肋。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最爱你的人每天都在否定你。
有种缺憾是江湖地位,金钱名利都无法弥补的,年纪越大,遗憾越深。
“电影里如鱼得水,不拍电影的时候,回到现实,面对的依然是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的困境。”
人类深层次的渴望,就是得到表扬,特别是至亲的肯定。
“求求你,表扬我”成为多少孩子心中的呐喊。
图片
02
前不久,我和表姐一起吃饭,聊起了表扬孩子这个话题。
她说自己小的时候,做什么永远被父母干涉,即使表现得再优秀,都得不到一句表扬。
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她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看了一些亲子书籍,决定要做温柔的妈妈,多多地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一个人在童年得不到的东西,长大后会将缺失弥补在自己孩子身上。但往往这种补偿是波涛汹涌式的,其负面效果慢慢凸显出来。
表姐对孩子们的赞扬无处不在,在她眼里,孩子们的每个行为,都值得被歌颂。
她最擅长说的一句话是,你好棒啊。
哥哥从学校拿过来一幅画给她看,她说“挺好看”;
哥哥在家练习一首钢琴曲,她说“真好听”;
哥哥给她讲学校里有趣的事儿,她说“有意思”。
妹妹自己吃饭了,她说“好乖啊”;
妹妹主动去幼儿园了,她说“太棒了”;
妹妹喝药不哭了,她说“很厉害。”
可是,最近她发现“表扬”渐渐失效了。
8岁的哥哥特别不耐烦她的表扬,不想听她说话,越来越叛逆。
3岁的妹妹反而听不够表扬,每完成一件事,都在等待赞赏。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话,“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对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表姐的表扬模式太单纯、泛化、敷衍了,她没有根据儿童的发展思维和特点进行有效回应。
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用相同重复的话进行反馈。
夸奖就像是口头禅一样,时间久了,幼小的缺乏辨识力的孩子,就会对“表扬”上瘾,进而主动索取。
稍大些有辨识能力的孩子,自然能察觉出家长的表扬是不真诚的,没有内涵的,进而产生厌烦心理。
所以说,表扬孩子这件事,绝对是件技术活儿,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游刃有余。
图片
03
作家毕淑敏曾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简直惊为天人。
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开之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
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后来,朋友向教授女儿道了歉,表扬了她的礼貌。
或许,有人会认为教授过于大惊小怪,甚至有些苛刻了。
其实,不然。
在《终身成长》一书里,斯坦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表扬孩子,关键点就在于你在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她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同样是遭受挫折,有些孩子可以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而有些孩子却容易自暴自弃,不断自我否定。
原来,孩子的思维模式起了重要作用。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主要由先天决定,后天改变的空间不大。
而使用“聪明”“漂亮”“很棒”“有天赋”等词语夸奖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
而用“努力”“坚持 ”“勤奋”“不断练习”等词语来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所以说,夸孩子不是简单的事情,使用正确的夸奖方式,能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他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而夸奖方式不当,却会让孩子害怕困难,一味退缩并且轻言放弃。
图片
04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的评价。
为人父母,就是要不断向孩子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正如《终身成长》中提到的,“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即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成的成就。”从而,不断的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称赞,不匮乏,也不泛滥,不空洞,也不敷衍。
最终,可以将有效的鼓励,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勇气,驰骋于生活的海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