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增广补正:太阳病,先发汗不解(有方药未用准、捂汗不得法、病重药轻而药未中病等多种原因),脉仍浮者,说明病仍在表,仍应继续发汗解表以治;而医者见发汗病不解,又转用下法下之,因病仍在表(脉浮),下之病也不会好(因为脉浮主病在表,应该解表而不应下,而反下之,为逆治,故令病不得愈)。虽然下(逆治)后常有变证,但现在虽经误下,其脉还是浮的,说明病仍在表、并未因为误下而发生传变,这时虽屡经汗不得法和误下等误治,仍必须发汗解表才能愈病,据证宜选用桂枝汤。 按:此条独以脉浮作为表证的代表,虽然说明浮脉主表有相当确切的意义,但也不能说浮脉就只主表、不主其他,所以这里应该还有一系列的表证证状作为判断依据的,只是没有详细说明罢了,对这点必须清楚,否则单就浮脉而言,脉浮滑、脉浮洪大都有浮象,却常主里有大热实热、不能说是表证,也不能说浮脉就一定不能下。此条除继续说明表证不当用下法外,还意在说明一点:虽经误治,但如果证情没有发生传变,仍在表的话,就仍须解表发汗才能治愈,而不能用其他的如吐、下、火针之类治法。这里虽只说下法不对,但读者通过对全书的研究,是可以知道汗不得法、吐、下、火逆这些误治都可以包括在“不对”里头的。还有就是表证不可吐、下,里证也不可发汗,这些都要举一反三地理解到。还有就是宜桂枝汤,主要是考虑到屡经误治,病人津液气血已虚之故,故宜选用带补养性的桂枝汤来治疗,但真正的临床治疗不能只凭想象而必须对证,用桂枝汤必须有桂枝汤证,无桂枝汤证则桂枝汤也不宜用,临床上我们必须要对证使用方药,如果病人所现的是麻黄汤证,那么即使已经经过了再多的误治,也仍只适宜用麻黄汤,误用了桂枝汤同样不行,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
|
来自: 鉴益堂 > 《50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