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

 鉴益堂 2018-08-25

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一作发热无汗)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增广补正:太阳病,一是已经有三日时间,病有传变的可能;二是在这三天中,又历经了发汗(主要是发汗不得法,比如要求微汗的给捂出了大汗,又比如桂枝汤证误用了麻黄汤、麻黄汤证误用了桂枝汤之类)、或吐或下或温针(火针)(此三类更是误治逆治了),治不得法,病当然不会好;所以病仍不解。此时这个病可能已经被治坏了(坏病),或者已经发生传变,很可能已经不是太阳病了,所以不能随便就用桂枝汤去治疗了(不中与之也)。此时必须观其脉证,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病、什么药证方证,再根据这个辨证结果施以相应的治疗。

桂枝汤是针对肌表偏虚、病邪深入肌肉筋骨的表虚证而设,有补虚以抗邪之意,故其脉证是脉浮缓弱、发热汗出;若其人脉浮紧、发热而没有汗出者,那就是表实不虚的麻黄汤证了,当以攻泻病邪为主治,那就不可以用桂枝汤了,否则就是实实之误。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按:桂枝不中与之也,这只是个约略的判断,不是最终的结果,要是最后观其脉证后,仍是桂枝汤证,一样可以与之。知犯何逆指的是要辨别现在的病情发展到了怎样一个阶段和情形,是指当前的具体脉证和情况,不是说要去了解他曾经经过了怎样的误治,当然这个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以帮助我们去作出判断,但这个不是主要的,只供参考,主要的治疗依据还得看他现在的具体脉证,然后再随这个当前的脉证而治之,他强调的是这个意思。这部分点出了临床治病的一个大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辨证施治”,辨证不仅要辨三部、六病、八纲这些病位病性,更重要的是要辨药证方证这个终极的尖端。

此条还通过桂枝汤的脉证病机与麻黄汤的脉证病机的相互对照,强调在临床中方证、药证对应的重要性,说明即使同是表病、同是太阳病,表虚的桂枝汤证不能用对付表实的麻黄汤治疗,否则是虚虚之误;同样,表实的麻黄汤证也不能用对付表虚的桂枝汤治疗,否则是实实之误;两者皆为误治。治疗必须方证对应、药证相符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否则不但不能把病治好,还会把人治坏,这是治疗的大原则。常须识此,就是叫我们必须时刻紧记这个大原则,不然就会造成医疗事故。识此的此,指的是整个的大原则,而不仅仅是桂枝汤与麻黄汤的使用区别这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