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的适应症(10)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当体表受邪的时候,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常常会出现失调。那么里气升降的失调,在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轻的是一种食欲不振,饮食减少,感冒了以后,没有食欲。有的病表现为干呕、呕逆。我们前面讲太阳伤寒病和太阳中风证的时候,有干呕有呕逆。

    有的病人出现了脾气不能升清,而出现了下利,甚至脾气下陷的下利,后面我们会提到。还有的病人,由于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胃气不降浊,所以一天不大便,二天不大便,三天不大便,五天七天八天不大便。也有人得了感冒,他胃肠不蠕动了,或者蠕动得非常非常慢,就出现了不大便。

    因此,头痛、发热、不大便,既可以是里实证,也可以是表证。怎么鉴别这两种证候呢?张仲景就提出了观察小便。如果是燥热内盛的话,必然是伤津耗液,化源不足,而出现小便短赤。小便短赤的是阳明燥热内盛,那么就应当用承气汤来治疗;如果是小便清者,“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如果是小便清长的,那这种证候它是表证,而不是里实证,应当发汗。

    可是,“发汗宜桂枝汤”,为什么这种证候它也没有说有汗,也没有说无汗,就一口咬定要用桂枝汤呢?因为它毕竟有腑气不能很好的通降,有不大便,你这个时候发汗呢,还是用温和的、发汗力弱的、用既有发汗力量、又有养阴敛营的桂枝汤为好,而不要用麻黄汤这个纯辛温的药,用纯辛温的药呢就容易伤津液,就可能使大便更干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用桂枝汤。

    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出来了,那么我按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没有读,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第45条,讲义的第16页,“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应当汗解,如果先用了发汗的方法,表邪没有解除的话,这也许是病重药轻,也许是这个人的特殊的体质,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结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着急了,“而复下之”,这个“复”字当“反”字来讲,反复反复是一个同义词,你怎么知道当“反”字来讲,因为后面说“而反下之”,你就知道原来这个“复”当“反”字来讲。

    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这是病在表缘故,浮而在外,你反尔用了下法,当然这个病就好不了了,在这种情况下,脉浮,病在外,在解表的话,还能用麻黄汤吗?不能用麻黄汤了。所以这一条即第45条就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仍在的这个范围(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