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71

 昵称30640555 2018-08-25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308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注解:

这里说“下利便脓血者,可刺”,单说可行针刺之法,没说怎么刺。


原文:

309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

吴茱萸汤前面阳明病里面讲过,吐和利是肠胃反应,也就是阳明区域的反应。烦躁后面加了“欲死”两个字,这是因为表不通,胃又不降,上冲所致,手足逆冷说明表气严重不通。那有没有可能是太阴四逆证呢?一般来讲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不会是太严重的阴证,所以用的是吴茱萸汤,而不是四逆类的方子。


原文:

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 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想得,温分六服。


注解:

猪肤就是猪皮,这个熬成膏是滋阴润燥的,这里说的是少阴病,若是少阴病转为热证,有阴虚阳亢,这个药是可以的。后面说胸满心烦,又是典型的少阳证。明显矛盾,所以方证存疑。方后说加白蜜,蜜是滋阴甘缓的;加白粉,胡希恕先生考证说是米粉,那就是补中滋养的作用。

原文:

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 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 一两  甘草 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注解:

这几条都冠以少阴病,说“二三日,咽痛”,事实上是讲少阴病的变化,变化后就不一定是少阴病了。


我们之前讲过“咽干”,为少阳病之证,因为咽喉黏膜为三焦网络黏膜之出口,可反应半表半里的情况。这里是“咽痛”,当我们受到邪气的时候,人体要调动津液排邪外出,咽喉的出口往往会表现为炎症为痛,事实上也就是邪气和正气僵持之处,厮杀之处。咽喉从病位上而言,既能反应表证,也能反应半表半里证,是这两个区域的交界点。这里只用甘草这一味药,说明其他的表和半表半里证不明显。如果没有好呢?那就再加桔梗,桔梗是宣散的,这样药力就强些。


这里的甘草没有注明是炙用,那就是生甘草。《神农本草经》说它“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主“金疮肿,解毒”,说明生甘草是既甘以和中,又散邪解毒的药,主要是宣散上焦之邪。炙甘草的运用很广泛,几乎无方不用,主要还是因其建中之用。温热病的方子用甘草,理应是生用的;如果是虚证,或者补津液之用,就用炙的,比方白虎汤里用的就是炙甘草,因为白虎汤是治津液虚的热病的。


原文:

31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 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 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注解:

这个比上一条严重,咽喉里有疮,连话都说不出了。但从用药来看,不是热证,热证不可能用鸡蛋清这样的滋养剂。鸡蛋清很有意思,民间偏方用来治咽喉失声,喝了就能说出话来;它还能用来抹古琴的丝弦,弦脱丝了可作护弦之用,弦也是发声的,可见它对声音有作用。半夏是治咽喉的,有一个治咽中有异物感的方子半夏厚朴汤,也是以半夏为主药。半夏是散结降逆的;苦酒是醋,醋是收敛的,也能软散坚结,这个方子是含服的,不是一口咽下去,是让它慢慢通过咽喉的病灶。这有点像民间偏方了,有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再者,这两条都是依单一病症出方,似不合《伤寒论》的语境,但方子还是可以参考的。

原文:

313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注解:

这个方子相比较更合经方之法。这里有半夏,主要是针对邪结;桂枝,是针对大循环的,外不通,邪才会内结于咽喉;炙甘草建中补津液,是针对中土能量的。经方组方无非是三套药;平衡能量的,调整大循环的;攻邪去实的。这个方子便是很好的范例,三味药正好各有所主,药虽少,理法却很周全。


原文:

314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 四茎  干姜 一两  附子 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注解:

少阴病,加上腹泻。少阴病是表阴证,腹泻在这里是太阴证。同时存在怎么办?三阴合病,治从太阴,这是原则,当然要以治太阴为主。

太阴的主方是四逆汤,就是生附子和炙甘草,干姜的组合,因为生附子比炮附子更偏向于通阳,也就是气化运行的作用,脾胃气化了,自然腹泻就止住了。所以这里是生附子和干姜的组合。为什么不用炙甘草,因为还有少阴表证,炙甘草主缓和主内守,去了它能量则可迅速外达,所以暂可不用。


少阴的主方用麻黄的多,这里用的葱白。已经腹泻消耗了津液,不可以宣散太过,既然不用炙甘草,也就不用麻黄,只用少量葱白。


从白通汤的组方用药我们可看出,仲景的组方是以客观的人体能量和循环为原则的,既不是所谓的凭经验,也不是用一堆玄奥的大道理来搞模糊概念。此方证所主的困局在于,有太阴腹泻,又有少阴表寒。阴证之津液如何能兼顾表里?照人体循环的规律办就是。于是就有了以太阴为主,少阴为辅的组合方式。且内不用炙甘草,外不用麻黄,其中寓进退之深意。要学就学这种客观实在之处,后人搞的东西,太爱讲大道理,道理一大堆,其实里面落不到实处。中国的文化,成于“道”,毁于讲“道理”,好谈玄辩理,不肯下实证工夫就已经离“道”很远了。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