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书林:我不是画戏,而是画“我”

 私享艺术 2018-08-25

我无以用生命照亮水墨画艺术某段历史之抱负,只希望能将一幅幅使自己心怡的心象变为可视的图像,能给人们带来一点点儿悦目的快乐。

——马书林



笔酣墨畅写精神——论马书林的水墨戏曲主题艺术 

文/范迪安

 

这些年来,马书林先生的新作不断在各种艺术展览中亮相,让美术界的同行和观众们看到了他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他在戏曲主题创作上所投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水墨语言探索上所展现的精神,对于我们思考水墨艺术特别是水墨写意的当代走向,很有启发的意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位艺术家如何坚守艺术创造的原则,又如何探寻对已有传统的超越,如何在创作上反映时代文化的总体精神,又真实地彰显自我的个性,是今日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分析与追寻的课题。


马书林先生


从马书林的艺术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代中年艺术家所经历的文化变革与发展的进程,所经历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与当代创新的特性,把他的创作经验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比照,能够看到他在中国画艺术上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


马书林  向天歌  绢本设色  82×202cm  1980年


依我浅识,马书林的艺术历程和创造特征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由工到写,追求创新。马书林最初的学习研究主要是工笔绘画,同时也包括艺术设计,这些都是比较偏重于理性思维的艺术实践。但是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他逐步走向写意,并向大写意迈进,这不是一般的专业转型或者说艺术技巧方面的转型,而是他更多的认识到中国画的文化属性在于通过书写性的笔墨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关怀,这与他的情怀与志趣也更有内在的冥契。当然,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最为深厚的部分,因此他也就面临着如何超越传统、走向当代的课题。


马书林  鹅鹅鹅  绢本设色  120×195cm  1984年


几十年来,创新的理想始终贯穿在他的实践中。他深刻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不仅社会经济要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要有新的时代精神,而在中国画这样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载体和表达形式上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探索创新,超越前人,区别他人。他从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岗位到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岗位,亲历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接触了大量美术活动现象,可以说有相当的视觉感受优势。他也非常注重用学术的眼光来观察美术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的美术发展,也包括西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发展,由此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全面修养,并且以全面的修养来支持自己的创新,在中国画特别是在大写意绘画方面确立起自己的目标。


马书林  净  纸本设色


马书林  真假美猴王组图



第二,大笔画戏,彩墨交响。


在中国绘画史上,戏曲题材古已有之,但以工笔为主,20世纪以来,戏曲题材特别是水墨写意风格的戏曲题材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美术现象或者说是绘画现象,许多前辈和同辈都着力于此,但是如何能够在一个比较传统甚至也属于雅俗共赏的主题和题材上找到突破,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在对待戏曲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的中国表意性、诗意性的艺术形式上,他努力追求中国画的大写意的表达,堪称“大笔画戏”。这个“大笔”有两方面意涵,一是坚持了大写意,二是坚持大画创作。


马书林  五花洞  纸本设色 179×97cm  2010年


马书林  包龙图  纸本设色  2018年


虽然他也画小品,画小画,但他这些年着力的是大尺幅的创作,这就超越了原有的戏曲人物画的小品趣味,而更多的把它变成一种能够表达这个时代的文化气象,能够表达这个时代对于文化的关切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的戏曲主题人物气象和格局,而这种气象和格局体现了当代文化的精神,让人看了回肠荡气,感受到作品中涌发出的一种视听交响。


马书林  贵妃醉酒  纸本设色  181×97cm  2012年


他在绘画中很好的把握了彩墨浑然的语言,用笔用墨淋漓尽致,很好的体现了大写意的根本属性,那就是能够真正的抒发心灵,表现自己的创作激情,同时能留住许多只有在创作之际才拥有的灵感、冲动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许多作品可以说是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幅作品都是在非常饱满的艺术创作热情下,都是在一个把表达上升为表现的精神性升华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尤其在大幅作品中,人物造型十分丰富,人物间的关系形成“戏”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刻划人物的性格,体现形象的魅力。


马书林  社火  纸本设色  155×470cm  2017年



第三,追求深度,表现性情。


一个画家在今天要形成自己的建树,而不仅仅形成一般的风格,就要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具备这个时代所应该有的质量,这需要比较全面的学习传统,要有很开阔的胸怀,同时要能够真正找到学术课题,就像做研究一样去研究问题。马书林的研究重点是用笔用彩用墨以及题跋中的书法既浑然一体,又彰显个性,这里面深度和性情形成了很好的协调平衡发展。很多画家有时候追求了深度,但不能畅快地抒发性情,因为深度有时候需要理性,而理性又束缚了感性,如何把学术的深度和自我的性情很好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需要非常好的创作状态,而且要有很好的学术上的修养、经验,包括技巧的支撑。


马书林  红蕖艳鲜图  纸本设色  90×182cm  2017年


马书林  太行  100×24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马书林先生的作品既有戏曲人物,还有荷花主题,也有与他生活非常亲密的小动物。这都与他的生活感受非常密切,他善于把生活中的所见提升到一个精神性的高度来进行表达。他的作品正如许多同行所说的,不在于画了荷花,或者画了京剧,或者哪个地方的戏,不在于去表达一个所谓的实的物象,而在于他的作品通幅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关切。我们在谈戏曲人物时常讲舞台人生、戏曲人生,就是因为戏曲中的人物和戏曲的典型情节来自历史,甚至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具有浓缩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表征意义,这些人物和情节“千古风流”的沧桑感引起画家的精神共鸣,所以戏曲人物几乎成为永恒的题材。


马书林  亦真亦假如梦如幻  纸本设色  260×245cm  2010年


另一方面,画的写意和戏的写意的对应,有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上的相通。这两个方面都是很好的传统,应该继续坚持。但如何把戏剧主题放在大时代的文化上来考量,来追求,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戏曲人物画不仅画出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关切,还要画出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大时代发展的总体气象,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放眼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空间何尝不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舞台上忙碌的角色?有付出、有贡献,也有失败、有困苦,所以戏曲是人生,画戏也是画人。马书林的戏曲人物正是紧紧抓住了表现人的命运这个方向,同时解决很多技巧、形式、语言上的问题,比如他画中吸收了民间艺术的一些造型趣味,具有比较朴实,比较稚拙这种写的特点,又兼有西方现代艺术给他的启发,强烈、开合,具有张力,写出新的戏曲篇章。


马书林  新荷新运  纸本设色  248×129cm  2017年


水墨写意的语言突破,首先要做到笔墨的老到和笔墨的个性。但是马书林似乎还不仅仅是以笔墨的个性为起点,具体说来,我觉得他首先在超越其他戏曲人物表现方法的结构上做了研究。一是从“情节”到“情境”的突破。许多老一辈画家关注的重点是戏的情节,通过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动态关系来构成戏曲的故事,马书林注重的是戏曲的情境,他将整个戏曲舞台的声、光、色这样一个总体印象转化成视觉语汇并形成画面,用视觉来营造情境,由此带动对主题的理解。


马书林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组画  纸本设色  150×348cm×9  2018年


所以,他的作品超越了视觉经验的局限,在整个画面情境上体现了当代的视觉属性。第二是结构优先。他注重在画面结构上的分析和营造,整体上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势,其中暗含着抽象的因素,构成的因素,他将自己综合的感受集中起来,变为雄强的笔墨表现力,下笔老辣,完全是放松的甚至带有无意识的状态,并且他很能够把握住无意识流露出的笔痕墨迹,控制在一个整体的结构之中,既有大开大合的整体结构,又有非常丰富变化的笔墨细节,从而达到水墨写意艺术新的高度。


马书林  黄鹤楼  纸本设色  138×68cm  2010年


马书林,1956年生于沈阳,曾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二级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等职。其代表作品有《向天歌》《冰清》《弄春晖》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专业机构收藏;出版有《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及《西藏游踪》等著作。


马书林  祸祸  纸本设色 68×43cm  2003年


马书林  猫与莲蓬  纸本设色  50×59cm  2018年


马书林  生旦净丑  纸本设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