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毅:让真气自动来找你|中医文化必修课

 为什么73 2018-08-25

   本  期  导  读    

本文是潘毅老师喜马拉雅FM线上课「中医文化必修课」第8集《<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生命的根本要诀》的文字版节选。


保持天真无病、享受天年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呢?潘毅老师为我们揭示:在于聚集真气,同时在生活习惯上减少它的漏泄。听完此讲,相信您对《黄帝内经》的开篇总论会有一个更完整的理解。



各位听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的精选内容,这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谈的是如何做才能达到心身康健而长寿,这该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保持天真的方法是聚真气


首先,我们先解一下题: 什么是上古天真?


上古就是远古时代。而天真,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人天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


2.指人该达到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或「天寿」。那天年是多少年呢?《黄帝内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百岁,一种是120岁。古文献中出现的,更多的是120岁。


3.「天」,指先天;「真」指「真气」。真气又叫元气,元气跟其他气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它的纯度比较高,充满生机,所以又叫真元之气。「天真」,也就是先天真元之气。


从下面要讲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天性多质朴,如果又懂得天地自然之道,生活与养生都循自然之道,就能保全真气,而活到天年。


所以,以上几种解法,联系起来看就比较通了。


首先,自然质朴的天性,换成另一种表达,就是元神清净。


什么是元神呢?教大家一个窍门,在中医学中,凡是牵涉到一个「元」字的,就是先天而来的,比如元精、元气。


所以简单地说,元神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自调节作用的那个机制。 


好!那么,元气跟元神又是个什么关系呢?中医学之中,物质的化生过程是从有形到无形,或者说,由低级到高级,比如元精化元气,元气化元神。而统御方式,则是反过来的,就是高级统御低级,也就是神驭气,气驭形体。 


而气,在古代,大概就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微观的物质单位的代称,气的存在,有两种形式——散则为气,聚则成形。所以,人的形体,无非就是气聚而成。


这里,我们再引入一个神与气的质量的问题,元神越清净,它统御的气就越清纯,而由这种气组成的人,也就越纯粹。


老子有句话叫做:「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我们看,婴儿的气是纯粹,所以他就生气勃勃。


那么回到主题,当一个人能时时保持天性淳朴,也就是元神清净,他的气也就真,也就纯。那么,由这种真气组成的人就像婴儿一样纯粹、充满生机,所以他就能无病无灾,活到自然寿命,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年」。



阴阳晨昏里的道


好!下来,我们不对这一篇作全文解读,而是拎出里面比较有意思,也对养生比较有指导或警示意义的文句来发挥。


第一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注意,这里的「知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知道,而是「懂得道」。


什么叫道?我们先把它理解为天地自然的大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那个「道」。这个「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效法。


但问题是,老子并没有把这个道给你说清楚是什么东东,那么谁说清楚了?


孔子。在他注解《易经》的《易传》里就有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好了,这就是这篇讲的「法于阴阳」这句话的由来,法于阴阳,就是法于道。




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以阴阳为道?我们看看,法地,法天,法道,你不就是效法天地自然运作的规律吗?


那么古人是怎么确定天地自然的运作规律的?那就去观察,观察什么呢?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假如要效法天,他就应该要找到一个能代表天地运行规律的空间坐标。注意,必须有规律。


很简单,地球在太阳系,所以古人也观察到,地球的春夏秋冬、昼夜晨昏这些规律性变化,与地球跟太阳的相对运动关联最大。所以,就锁定了太阳跟地球的关系,从而形成了阴阳学说。


所以,法于阴阳,很大程度就是遵守着地球跟太阳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时空规律,以及由它带出的各种现象。


下一句是「和于术数」,什么是术数?应该有两种解,按照教材的通常解法,多半是说,是各种养生方式方法。其实,术数还有另外一种解,术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


术数的特征,就是以数学的数,来行方术。它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等,具体怎么行,恐怕需要比较深的相关知识才能展开,所以我们这里点到为止,大概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了。


饮食起居里的道


好!下来一句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什么叫食饮有节?这个节,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节制,一个是节奏。


节制的意思是不要过饥过饱,节奏的意思是,定时进食。 


但我们看到的现代人,有节吗?相当大比例是违反这个原则的。我们看到,现在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血三脂、胆固醇过高、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也越来越多,这跟饮食过饱有相当大的关联。


反过来也有,无限制地节食,甚至不管自己体质如何,都随大流去辟谷。还有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忙,不定时进食,也太常见了,这些都是违反养生之道的。


下来,什么叫起居有常?


你注意这里,起居有常,不是指一年中的每一天,固定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而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阳气生长化收藏规律来定起居时间。


至于什么才叫起居有常?我们在下一讲,《四气调神大论》中会展开。


我们现在不少人是怎么作息的呢?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都是典型的不法于阴阳的做法,是否可叫不法分子?


注意:有常的对立面就是无常,当你生活起居无常的时候,那么,无常的事情自然也容易发生。




什么叫「不妄作劳」?就是不过度,不胡乱地劳力、劳神与房劳过度。房劳,就是性生活太过。以前的人该是劳力过度的多,而现在的人,该是劳神与房劳过度多。


劳力过度对人的损害是耗气,它的表现就容易疲惫;劳神过度耗的是血与神,表现就是经常健忘、恍惚跟失眠。


房劳过度就是耗精,外在表现在中医就叫做肾亏,关于肾亏,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放到以后的相关命题慢慢聊。


所以,如果能做到上古天真所提倡的,那么,下一句就是「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什么叫形与神俱?中国古代文化最讲究形神合一。比如我们看一个演员表演,演一个历史人物,通常赞扬他是用这么一句话:形神兼备。


那么,什么情况下形神会分离呢?


比如一个落魄之人,什么叫落魄,也就是从高位,一下因大的变故下来了。或者是从很有钱,一下败光,这种就叫落魄。


你看他这个人的整个形象,丧魂失魄的,就像一团行尸走肉,形神分离了,他那还能叫活着吗?


形与神俱,就是心身处于一种和谐状况。「尽终其天年」,意思是不但长寿,而且还活得很有质量。




违反道的生活方式


下来这一段就是不遵守养生法则的反例:「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着浆水一样习以为常的喝,经常沉迷于荒唐、糜烂生活,纵饮与纵欲无度。 


具体表现就是:「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


就是趁着酒劲儿纵意男女之事,因色欲过度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这是不懂得保持旺盛的精气。


下来的句子是:「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就是说,驾驭不住自己的心神,玩的就是心跳,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规律,所以才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让真气自动来找你


下来,《内经》继续教导我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什么叫虚邪贼风?简单地说,就是四时不正之气。


第一种,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这个气指的是气候。比如,秋天应该干燥,人的身体做好了防干燥的准备,这时,却反而湿,人体就调节不过来,就容易得病。


第二种,是六气变化太过或不及。比如夏天应该热,但某一年特别热,冬天应该冷,但某一年特别冷,超出了人体对当地气候的调节与适应范围,也容易得病。


第三种,就是六气急剧变化。什么是六气呢?就是风寒暑湿燥火,比如,现在是盛夏,但我们进进出出的很多场所是有空调的,而且有些空调还开得特别低,这一进一出就是大热、大寒的变化,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六气急剧变化,人体调节不过来,也容易得病。


这一段的意思是,人要主动地适应气候变化,调适自己的生活,或是衣着。


放到现在的环境下,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像流感这种病流行的时候,我们少到公共场所,或是出门戴口罩,做好各种防备,也可以说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下来这句就出名了,「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注意,这里的「恬惔虚无」四个字,最好不要当作一句话,而是当作四个字,代表四个不同层次,你看恬就是恬然,心态很放松,很舒服,我们有时躺在沙发,听听音乐也能做到;惔的意思就是,淡泊,看轻;虚,就是神马都是浮云;无,完全放下,放空。


别忘了,我们一开始讲过一个理念,叫做神驭气,气御形,好了,当你从恬、惔、虚、无,一层一层往里放空,实际上就是元神越来越清净,元神清净,气的运行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有序,这就是真气从之(真气自动来找你)。


再推进一步,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当一气周流的时候,人体所有的功能运作,也是处在最合理、最有序的状态,所以精神内守就是元神的自调节能力发挥得最大,处在最合理、最有序状态,怎么还可能有病呢?


其实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一天到晚,先不说「虚无」这两个字,就是「恬惔」,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做得到?工作,学习,供房,供车,炒股,精神完全外放了,神外越,则真气也随之外越而耗散。


所以现代人,真正身体健康的有几个?



以上讲的内容,就是这一篇的重心所在。


这一篇,有几个延年的中心词,就是「天真」「有节」「少欲」。


有节,是饮食,起居,性生活等方面。注意,《黄帝内经》并没有叫你禁欲,当然,更不主张你纵欲,所以找一个得中和之处,叫做节欲,就是对欲望有所节制。


所以说,「志闲而少欲」,这体现了孔子所讲的:「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保有童真的人,凡事自然而节制,这样的人往往长寿,愿你我都能常保童真,高质量地活过天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