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首发)当开会成为党员干部的刚需

 埂溪书楼 2018-08-25

当开会成为党员干部的刚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精简会议、整改会风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几年来效果显著,开会的次数少了、时间短了,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的时间更多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各类会议出现趋多的“反弹”现象。因为开会的诸多好处才使会议推动、调度、总结各项工作的不二选择,但是部分领导干部“把好经念歪了”,基层才对各种会议苦不堪言。

从一方面来说,会议是工作。很多决议都是会议上通过的,很多好主意也是在会议上头脑碰撞产生的火花;会议不仅可以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而且可以征求下级执行的意见和建议它可以整合和调动一些团体力量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奋斗。开会还可以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可以营造一种工作氛围这些对推动工作是有一定作用。会议里面藏着工作的有用信息和创新的思想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工作本领的机会会议可以获得工作知识和经验的培训,增长见识,可以增加阅历和工作情感体验。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以开会的形式抓落实”实是懒政。有的领导干部错误的认为,会开得越多、文件印发的越多,越能彰显自己的才华,越能体现自己的忙碌,越能表示自己的敬业。认为会议开过了,该传达的传达了,该强调的也强调了,就已经是落实了。殊不知这种“以后万一出了问题上面追责问责,我也是安排过了的”的心理实则是一种怕麻烦、怕吃苦、怕辛劳、怕干实事、想不劳而获的扭曲、懒惰心理。以开会落实指示精神,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怕脚踩“红线”、触犯规则;怕外界曲解、惹上麻烦;怕受到连带责任。避险不担当,考核要政绩,谁也不想犯上“走岔道”的错误,谁也不愿背上“不作为”的评价。于是,开会便成了一些官员稳妥的工作选择。看起来,他们是“白+黑”、“五+二”,“善作为”、“有作为”、“忙作为”,说穿了,他们是在“秀作为”、“装作为”“乱作为”,把心思都花在了知行不一、不求实效、花拳绣腿的开会上了。

会议过多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搞得参会者既疲惫不堪,又无可奈何。“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说者口干舌燥,听者昏昏欲睡,更有甚者,知道要开会提前把手机充好电,谁还有心思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等假大空的套话废话。

诚然,召开会议是部署、落实和推动工作的惯常手段,也有必要,但是开会过多过滥就是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形式主义之所以令人厌恶,在于它不解决实际问题,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除了表面文章之外,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实工作,更不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矛盾。面对一些复杂的工作,一些人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愿意耗费精力去破解难题,真正推动工作,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许多重点工作通过开会部署,通过开会听汇报,通过开会总结,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质性突破。

时下,领导干部与开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开会一般都是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以往分管领导即可解决的事情,现在往往要上升到单位“一把手”,没有“一把手”的积极参与,显得对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不够重视,凡事离开了“一把手”参加会议,好似“认识难以迅速提高,思想难以有效统一,意见难以集中听取,问题难以深入研究,举措难以全面部署,工作难以及时推进。根除文山会海这股不正之风关键是要领导带头开管用的会,取消一切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作用的会议,倡导开短会、讲短话。给基层干部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干实事解难题,为冗长沉闷的会风减压,多开务实性高效率会议。大力提倡“少、小、短、严”,减少会议数量、少开会,控制会议规模、开小会,提高会议效率、开短会,严肃会议纪律、正会风。积极倡导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办实事、出效率。

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并尽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简化工作流程,真正提升工作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