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药神妙高深

 负鹏载舟 2018-08-26

现很多人不解中医药方,只谈论针法内经之上,是很误导中医药方的中医精髓,有人称为“一针二灸三用药等等”是按中医高明程度排列,那是大错误。中医治病手法药法经过几千年人类生活积累,那是太多太多,那怕一条线,一根头发,一条竹节,一个石头,一只手指等等,都能够把病解决,这些都是要看个人的病情而用法,我亲眼见过一例例疑难杂症,民间高手,手到病除,神乎其神。

 

中医方药是中医最高深的精髓,单方之绝,经方之奥妙,太多民间高手有各种绝技不动声色出手病除,如:带状泡症,顽固疣病,骨折,内伤等等单方解决。不信不行,就如孔子都有对古人方药之说。

 

孔子曰。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夫仁为心性之学。  尚不可以无方。  况于百家众艺。  可以无方而能善此乎。  诸艺之中。  医为尤重。  其为生人之司令。  而圣人之所必慎者也。  窃尝思之。  凡病必有证。 证者证也。 有斯病必形斯侯者也。  证必有脉。 脉者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所由分也。  有与证相符者。  有与证不相符者。 必参验确而后可施治者也。  察脉辨证。  而方立焉。  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 有是病者必主是药。 非可移游彼此用之为尝试者也。  方之祖始于仲景。  后人触类扩而充之。 不可計殫。 不可计殚。 然皆不能越仲景之範圍。 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围。 盖前人作法。  后人因焉。 创始者难为力。  后起者易为功。  取古人已验之成规。  而斟酌用之。  为效旣易乎。  然而执方医病。  而病不能瘳。  甚或反以杀人者。 又何以说焉。  则以脉候未辨。  药性未明。  惑于似而反失其真。 知有方而不知方之解故也。  方之有解。  始于陈无择。无择慨仲景之书。  后人罕识。  爰取伤寒论而训诂之。诠释方。 使观者有所循入。 诚哉仲景之功臣。  而后觉之先导矣。  厥后名贤辈出。  谓当踵事增华。  析微阐奥。  使古方时方大明于世。 宁不愉快。 夫何着方者日益多。 注方者不再见。岂金针不度欤。 抑工于医者未必工于文词。  不能达意。 遂置而不讲欤。  迄明始有吴鹤皋集医方考。 文义清疏。  同人脍炙。 是以梨枣再易。 岂为空谷足音。故见之而易喜欤。  然吴氏但一家之言。  其于致远钩深。  或未撤尽。  兹特博采广搜。 罗群书。 经穷奥蕴。  或同或异各存所见。  以备参稽。  使探宝者不止一藏。  尝鼎者不仅一脔。  庶几病者观之得以印证。 用者据之不致径庭。  宁非卫生之一助欤。  或曰善师者不陈。 得鱼者忘筌。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何以方为。 余曰。  般捶不弃规矩。 师旷不废六律。  夫易之为书。 变动不居。  然亦有变易不易二义。 故曰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夫卦诚方矣。  岂方智之中。  遂无圆神之妙也哉。  吾愿读吾书者。  取是方而圆用之。  斯真为得方之解也已。 

 

前人留下太多的东西我们要好好去悟解才能悟点实用的东西,不是有的人只在口上作文章,网络上大吹个人的一点小技,误导中医博大精深,有人连中医历史都不懂,不把“易经”“神农本草经”放在眼里,还谈论中医之道,只懂“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两部。就打着中医牌子大吹特吹,中医不用药,是药三分毒。这些人真是不知中医深奥。我吃中草药30多年,没有毒死,身体越来越好,真不知中药配伍,胡扯的人误导太多。“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谈药草,个人认为,明白炎帝已经完整的“神农本草经”流世上百年,重复谈论没有意义,只收集更完善的医学传承精髓,才成为当今四大精点之书之一。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