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车平台,却搞社交;鼓吹信任,却根本不值得信任

 昵称GRW2u 2018-08-26

乐清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我先前写过篇文章,写自己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们。有一段是写我去年去望京的一段顺风车经历。

之后,有公关公司找过我,希望我就着那段,多补几个故事,给滴滴顺风车来篇推广。

我说我只坐过一次顺风车,那仅有的一次顺风车经历,还是我朋友拉着我叫的,写不了。

此事作罢。

但公关当时替滴滴顺风车提的一堆要求,我记得很清。


通过匹配有同样契合的车主和搭乘者,共享资源共担油费分享行程,促成低成本又平等互助的同行关系。
顺风车区别于滴滴出行其它产品线(专车、快车、出租车等)的核心属性之一,就在于车主和乘客之间的关系,并非雇佣关系(其它业务线是专业运力的“司机”,而顺风车的车主基本都是有自己职业的车主),而是基于分享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
滴滴顺风车产品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效率,而是通过产品的信任体系重新建立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这人比较糊涂,分不清快车专车顺风车,当时多问了几个来回:

我问:匹配,那不就是社交?就跟网络配对似的?

那,顺风车,是不是滴滴等于一个中间人,推荐乘客和开车的人认识?

开车的,并不是滴滴自己雇佣的司机?

我知道出租车司机有自己直属的单位,那么,顺风车司机归哪儿管?

出了事,乘客上哪儿投诉呢?

出了问题,有啥立竿见影——请注意,是立竿见影——的解决渠道吗?


——我在巴黎坐uber,稍微知道点。Uber那边,有确切证据,则客服会急速动手,司机起码先封禁一周。当然,乘客自己如果作孽,也是三次就永封。所以无论是开uber的朋友还是我们坐uber的,都有点战战兢兢,特别在意自己的uber评分:我自己有一次从4.81跌到4.77,都焦虑半天,不知道自己刚才做错了啥没得到满分。

——滴滴,好像没有这么立竿见影干脆利落的处罚。至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知道了:客服没有当机立断的权限。

如果司机违规的惩罚会姗姗来迟,那我们如何抱有信任呢?


换言之,滴滴顺风车骨子里,是一个司机不受严格监督的社交平台。

顺风车一直在歌唱着信任关爱和互动,但信任不能靠品德,而得靠严格而及时的法度

这次事件体现出客服程序的冗杂,只是滴滴顺风车的问题之一。客服只是螺丝钉,缺乏权限,反应迟钝,保障力度有问题。

而明知这一点,却没有说清楚,是滴滴顺风车最大的问题。

如果滴滴有点社会责任感,明知道自己无力监督到每个司机的行为,那起码该效仿香烟广告“吸烟有害健康”似的,给滴滴顺风车标明:“我们无力监管每个司机的行为,这里头可能有坏人”。

可惜,没有。

而大多数乘客,是习惯了坐出租车,并无法准确意识到有单位的出租车司机与不被监管的顺风车司机之间的区别。

两者犯罪成本与监管力度大不相同。


许多乘客是对滴滴平台抱有了信任,而滴滴顺风车并没以类似的保障。

作为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介绍人,没有靠谱及时的法度整饬,却高唱互动与信任,用方便打车吸引乘客,用社交可能性勾引司机——这其实算是种两面派商业欺诈行为。

安全与信任,不是来自人与人的相遇、人与人的温情、人与人的投缘这些温情脉脉的水词,而是及时准确的法度保障


所以之后滴滴顺风车怎么臭大街,都是活该:

一个吹嘘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产品,被证明自己无法被信任时,那就连根基都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