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是行书字体集字而不是楷书字体?

 明远小筑 2018-08-27

有人问我,怀仁法师没有用王羲之的楷书集成《圣教序》而是用了王羲之的行书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但是答案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王羲之的楷书水平和楷书发展并不成熟,不具备书法集字的条件,所以《圣教序》必须用行书来书写。

但是这个问题要是详细讲的话,是很复杂的。大致上是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王羲之的那个时代楷书是不成熟的?行书却是可以的?

第二、行书比楷书集字有什么样的优势?集字的条件是什么?

因此,我们可以详细论述以下问题。

第一、集字的条件

集字需要什么条件呢?我认为集字的条件要看两点,一是这个书法家的名气怎么样,值不值得去集字。

比如像欧阳询、赵孟頫、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其名气大家有目共睹,自然是集字的人趋之若鹜的。而且这样集字而成的书法作品受众面也会很广泛。

但是有些人就不行,比如郑板桥、徐渭,你说他们的书法好不好?也不能说算不上有艺术性,但是名气方面还是差了点。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盖章狂魔、题字狂魔乾隆,他的名气虽然大,但是字不行,俗气有媚骨,因此,就算是他是不可一世的皇帝,也没人去集他的字。

集字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是看这个书法家一生写了多少书法作品,如果书法作品比较多的话,才能谈得上去集字,如果他的书法作品就一两件,那么想要集出一个长篇作品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字数在哪里限制着,有些字虽然知道他肯定写过,但是后来作品就是找不着、干着急也是没办法的事。

第二、集字的难度

集字的难度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找字。

所谓找字,就是说你要集的这个作品里面所有的字你要能在他先有的作品里,全部找到。如果像王羲之这样书法作品写的比较多的还好办,要是稍微少一点的书法家就难办了。

但是即便是像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家,想要全部找到圣教序里面的所有的字也是很难的。据说集字的怀仁和尚因为找不到想要的字而悬赏天下,可见其难度。

解决了找字的难度,接下来就是如何搭配的问题。也就说,书法家所写的书法作品都是带有当时鲜明的特征、特色的,有时候风格、内容是大相径庭的,是天差万别的,要想把这些字组合在一起,肯定要考虑字与字之间搭配的问题。

而一个高明的集字者,是很难让你看出集字的痕迹的,比较低劣的集字者,一般集字作品集字痕迹比较明显。《圣教序》的集字其实是非常成功的,甚至很多人夸赞怀仁和尚的集字作品有好多地方“浑若天成”,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了。

第三、选用行书的原因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其实就可以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了,之所以集字选择王羲之的行书,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中,行书书法的作品最多,选择的余地比较大,而且容易集字,而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其实是屈指可数的,圣教序洋洋洒洒一篇文章要想靠王羲之为数不多的楷书作品来集字,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实现。

而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其实很少有中楷、大楷,都是小楷,更不容易集字了。

当然用行书集字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王羲之最大的成就是行书,而最能代表其书法水平的书法作品非行书莫属。唐太宗对于王羲之的行书爱不释手,甚至把《兰亭序》陪葬入自己的墓葬中,可见珍视程度。因此,该作品必须是行书集字。这是由主客观条件共同决定的。

第四、为什么王羲之那个年代楷书还不流行?

楷书其实产生的年代比较晚,甚至要晚于行书。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开始,沿着一条多线程发展的方向演进变化。草书一度出现于隶书之后,也被称之为章草,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行书、草书、楷书齐头并进的时代。

但是相比于楷书来说,行草书其实出现要早于楷书,因此,发展到王羲之这个时候行草书正是鼎盛时期,加上王羲之无与伦比的书法天赋,因此行草可以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楷书仅仅在起步阶段,王羲之纵然是天姿英才,也无法用一个人的力量来让楷书成熟,一个书体的成熟发展,是众人合力的结果,而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

楷书一直到唐朝才算是鼎盛时期,纵然后代对于唐楷书多有批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唐朝楷书是楷书发展史上最高的高峰,其艺术性、严谨性是任何朝代都无可匹敌的,即便是王羲之,也不得不说他的楷书水平,仍然在唐人之下。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为公众号书画入门(shuhuarm)原创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