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孩子,竟被这样“治”好了

 不二BPANDA 2018-08-28

之前写了篇兴趣班的文章 暑假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兴趣班 ,留言里,很多读者提到“孩子上了兴趣班,坚持不下去”的问题:



还有读者在私信里直白地向我吐槽,现在的培训班随随便便都能上个万,不是我们做家长的想逼孩子,但这真金白银的课程说放弃就放弃,谁心里都难免有小纠结......


前两天听儿童心理博士陈忻老师的课《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从练琴的角度谈孩子的整体养育》,我突然对这个问题很有启发,今天就来针对这个话题,写写学习心得。


当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父母到底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关于实操技巧,我总结了5点可以参考:


1


孩子想放弃可能是觉得难


破解技巧 👉 分解目标,帮孩子攻克难题


心理学上对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进行了三种划分


舒适区”——在已经掌握的能力中按部就班就好,比如让学琴半年的孩子弹个哆、来、咪;


学习区”——觉得有一点难,但垫垫脚尖还能做到,挑战自己,跃跃欲试;


恐慌区”——远远超出自身能力,难到一想到就恐慌、无助,想逃跑。


而许多孩子在兴趣练习中想放弃,很有可能就是学习难度太大,进入恐慌区了。怎么办?陈忻老师给出一个特别重要的字——拆!


把难度从“恐慌区”拆到“学习区”。


比如叮当学如厕,独立完成对他来说难度比较大,想放弃


那我会把这个任务拆成——先让他练习脱裤子,再练习打开马桶盖蹲厕,然后再练习擦屁屁,穿裤子.....分段练习,然后针对那些不太顺利的步骤,多练几遍。


还可以配合打卡式的“目标清单”。


让孩子像玩小游戏每过一关就有个奖励一样,不断的在攻克小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我又做到了”,最后,不知不觉,就把大目标给攻克完了。



2


孩子想放弃,可能是觉得自己“就这样了”


破解技巧  👉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很久以前我读《终身成长》,收获很多。原来当孩子面对困难时,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的表现,是放弃还是挑战。



简单地说,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定“我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我就这样了”,想自暴自弃;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相信 “我再试试一定有办法,我在成长”,越挫越勇。


想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父母平时要多说这些话:


(1) 告诉孩子“错了没关系”,和孩子谈论“下次怎么做更好”。


“妈妈小时候,也经常做不好......后来我......然后就......”,分享自己也会犯错,但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和兴趣班老师沟通,比如当老师没做好时,直接告诉孩子“你看,我也会做错,错了没关系,下次改进就好。”


告诉孩子,失败是平常事,它不是定义我们身份的转折点——从此我们就是“失败者”了,而是一个我们解决难题的关键时刻。


(2) 关注努力而不是关注天赋;


多具体夸奖孩子的勤奋:“你这次能得奖,都是因为你前段时间练习的特别认真,每天都有练两个小时”


——因为“认真”“每天两小时”是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的,我们这样夸,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让孩子感受到只要我认真,我就能变得更好,


而不是肤浅的夸奖孩子棒:“宝贝你太有天赋了”“你太聪明了”


——“天赋”“聪明”都是先天的,固定的,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这次能得奖是因为我聪明,我有聪明就够了。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不过度关注自己的天资,而是做一个“努力的人”。




3

孩子想放弃,可能是心情不好


破解技巧 👉 将心比心,和孩子共同面对情绪,梳理情绪


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有很重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这样的方式就如同当我们心情很不好的时候,老公说:“你怎么这么矫情,忍忍就过去了”,只会让人越听越炸。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感受:“告诉妈妈,你怎么了?是觉得....吗”


  如果孩子不想谈,也不要勉强,就陪孩子在坏情绪里待一会:“你现在状态不好,不如我们先停一下,等你觉得好了再继续”


  此外,我们可以在事后陪孩子进行复盘,用聊天、情感日记、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孩子回顾今天发生的事,梳理其中的情绪,找到下次的对应方法。


比如有次叮当因为搭积木搭得不好发脾气,晚上我就和他一起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情绪;



(左:用双流程图记录他生气的前因后果;右:用圆圈图头脑风暴以后的应对办法)



4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和孩子一起成长。


比起空洞的言语支持,父母参与式陪会给孩子的学习增添无限助力。


有一期《妈妈是超人2》里,马雅舒陪女儿跳舞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


节目里,女儿米娅在练舞过程中,因为有些动作做不好,逃出了教室。



马雅舒没有指责她,而是选择换衣服陪她重新进入舞蹈室。



向米亚展示跳舞的美和快乐。



于是,在妈妈的陪伴下,米娅不仅愉快地完成了舞蹈练习,还亲切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这一幕真是很温馨。



事后,马雅舒回忆说,自己这么做,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未必能做到全部,但可以尽全力去做” (给孩子做了坚持的示范)


另外,她觉得陪孩子跳舞,也会给孩子安全感;“因为知道妈妈在里面,所以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给孩子情感支持)



5、用游戏让学习变有趣


游戏力的满满套路,我们之前专门写文章介绍过 👉 怎么用游戏来带娃。在学习中,游戏力一样必不可少。


心理学博士陈忻老师也在课程中提到两个在她儿子身上很有效的游戏:


●  一个是小青蛙说话游戏:在孩子练琴时,在钢琴上摆上一个小青蛙(孩子喜欢的玩偶)。当孩子做不好时,就把小青蛙放耳边,假装听它说话:“哦哦,知道了。”


然后再转告孩子“小青蛙刚刚听了,觉得你这个地方……”


孩子一听是自己喜欢的玩偶告诉自己的,就会开心地接受了。


●   还有一个是“假装机器人充电游戏”,当孩子看起来状态不好时,就跟他说:“机器人没电啦,我给你充电吧”。


然后模仿给机器人充电的样子,孩子一看这么有意思,立刻会精神抖擞起来。


说了这么多技巧,但有时,我们还是会发现明明这些技巧我都在用,可孩子还是那样啊!


陈忻老师在讲座力提到的另外一点,解决了我这个一直以来的困惑:


建立情感链接,关系胜过一切


陈老师说,用什么用的语言、技巧去鼓励引导孩子其实都没有绝对正确或是绝对错误,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欣赏孩子,你和孩子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在她的家里,最高的奖赏不是昂贵的玩具,而是妈妈的吻和拥抱,


她喜欢孩子弹琴,听到孩子的琴声会发自内心的的去欣赏,全家人会“点歌”让孩子弹,不是出于炫耀,也不是出于功利,只是单纯的享受那个共同欣赏音乐的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奖赏永远应该是父母的爱与认可。


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亲密无间的,也许你今天无意中吼了孩子一下,说重了孩子一句,孩子依然会理解你,原谅你。


但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本来就是对立的,僵持的,哪怕你好好的给他一句赞赏,他也会认为你是在套路他。


方法是外在形式,情感链接才是本质。



参考资料:

陈忻视频讲座:《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从练琴的角度谈孩子的整体养育》

魏坤琳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美]卡罗尔·德韦克  《终身成长》


                     丹妈碎碎念  ●                      


虽然叮当目前还没正儿八经上兴趣班的经历,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有畏难的情形。比如有时玩磁力片没有搭出喜欢的造型,也会撂挑子。这时,我也是拆解目标、做示范、情绪疏导等各种方法轮番上阵,才能让他重燃斗志。


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孩子不畏难,我们要有一颗海阔天空的心。我们的心态放松了,孩子也会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卯足劲顶牛,而是要化为绕指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问题总会迎刃而解,成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