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体兼修 专擅一二

 耕夫的图书馆 2018-08-28

       ———李双阳老师《草书元素与风格拓展》书法讲座散想。
       草书,是五体里最难,也是最不易学好的,但又是让我为之痴迷激动的一种书体。
       纵观书法发展史,以草书名世的书家屈指可数,仅十余人而已,由此可见,草书家的出现和成功可遇不可求。李双阳老师说盛世是出现草书大家的前提,放眼当下,我们这个时代,是出现草书大家的时代,我们期待新中国草书大家的出现。
        在历史上,草书作为一种艺术出现与风行是在汉末,当时保守的儒士赵壹作《非草书》一文,从传统的儒家立场出发加以反对草书。赵壹认为,草书的起源,本是秦末以来,趋急速的结果,其作用在于“易为易知”,“临事从宜”,当时人把草书当做艺术来从事后,写草书反而变为“难而迟”,有违其本旨。而且,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并不值得潜心研究。他认为:“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其理由是“乡邑不以此叫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草不损于治。”总之擅长草书既无实用性于社会、政治,也无益于自身的仕进。对于张芝这样的草书名家,赵壹震慑于他们的博学和超俗绝世的才华,并不敢指责,但却以嘲笑的语气描述了当时人仰慕他们而废寝忘食刻苦练习草书艺术的情形。然而,我们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以张芝为代表的汉末书家们,将书法活动当做毫无功名利禄性质的、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是中国书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开端。
       历史的当下,由于我们普通大众的审美低下与知识面的不完整,导致了只认易识易读的楷体,而忽视甚至不明白也不接受草书书体的存在,更有甚者则常有人呼为“丑书”。历史的进步,使书法的实用书写性能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进而演变为一种纯粹的视觉欣赏式的书法艺术,和美术变为一体。但传统意义书法语境下的书法,与当下书法展厅语境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回归日常书写,回归书法的三色元素形式,可能是未来书法艺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讲座中,李双阳老师以草书为主体,展开了五体兼修,融于草体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从书法的核心——笔法的角度入手对草书进行梳理,提出了以“二王帖学”为代表的“一拓直下”笔法体系;以“唐草”为代表的“篆籀绞转”笔法体系;以“魏碑”笔调入草的笔法体系。这三个概括基本涵盖了整个书法史,也揭示了从魏晋到清末的书法笔法的演进与承续。以草书为主体,是因为五体之中草书含盖其它四体的语言,所以草书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技艺与书家的个人最高造诣。草书不是简单的绕圈、狂放、草率、任意挥洒,也不是大圈小圈圈中圈,圈里圈外一样圈。然而草书不只是这样,其包含了复杂的技法元素和意境语言。真正要做到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谈何容易……...
        以张芝、卫夫人、二王为代表的“一拓直下”是以正锋为主,侧锋为辅,中侧并用,所谓“即中即侧,即侧即中,复归于中。”以张旭、颜真卿、怀素为代表的“绞转”是在正锋的基础上加以绞转。以康有为、于右任等为代表的“魏碑”入草是以帖的笔墨韵致加以碑的方正阳刚,化为一条书法的中性路———刚柔相济。有清一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认为帖学到了董其昌已是穷途末路,所以他们开始探索新的书法表现语言,碑学书法应运而生,由于这些书家们都有帖的基础,而后学习碑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最后则是碑帖结合。

        在草书的笔墨语言里,线条是第一位的,线的质量是力度决定的,力度又是速度决定的。这种线的力量不是物理之力,而是一种“气”,一种内力,是筋骨之力,是一种“巧力”。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里讲:“书道只在‘巧妙’二字之中,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孙过庭《书谱》里讲:“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这就是关于书法的一实一虚的描述,草书更是在理性支撑下的感性挥洒、狂放不羁、心性的流淌。所以“形质”就是具象的点画、造型;“情性”则是抽象的天资、才气,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那么,要流露出“虚”的草书意境、草情、草意就必须要以“实”的点画造型为前提,不然,入魔道矣。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的锤炼书法之线,线是书法的生命,书法的书写最终留下的是一根“线”,这根线具有方硬、圆厚、弹性等特性。那么,我们在运笔时要追求“毛而润,涩而畅”,在这样的状态下,线条就会展现出笔力。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就是“内力相送”的感觉,是从内部发出的一种力量,是能让我们感动的力量。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指出宋朝大批评家董逌在《训画跋》里说得好:“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他这话可以和罗丹所说的“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而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他们在它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相互印证。所以千笔万笔,统于一笔,正是这一笔的运化耳!罗丹在万千雕塑的形象里见到这一条贯注于一切中的“线”,中国画家在万千绘画的形象中见到这一笔画,而大书法家们却用此一笔以构成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经典书法。正如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着人也。”这就是一根“线”。

       而后又对草书的风格体系与类型做了归纳,提出了以章草体系为代表的“简朴型”草书风格;以“二王”帖学为代表的“精微型”草书风格;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奔放型”草书风格;以“王铎、傅山”为代表的明清“表现型”草书风格;以“怀素《小草千字文》和于右任”为代表的“蕴藉型”草书风格;以“简约之美与参禅书写”为代表的“空境型”草书风格等六种不同风格体系。正如马国俊老师所说:“若将这个归纳提示放在整个书法历史空间中进行审视时,尽管还是有些牵强,”因为书法史上不止这六种类型风格。但当以草书为主体线脉进行归纳时,这种总结无疑是凝练的。但无论我们学习或追求哪一种风格类型,都不能越过基本功的学习。更需要对书法发展史清晰明了,如果从一家或一体出发,我们连成为高手的可能性都没有,最后只能算是一个字写的不错的选手。所以就必须从“精微”学起,从繁复学到繁复或简静空灵。从笔法上,一个做加法,让其技术含量高级复杂;一个做减法,做到豪华之后的真淳,由丰富精微走向简约之美,而不是由简单走向简约之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即是如此,从而在这煌煌大道上,书家终其一生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笔墨语言与风格体系。

        接着李双阳老师又从草书的三重境界入手,从“得法入草”、到“大小由之”、再到“简法入境”。从得笔法识草法到打通大字与小字之间的隔阂,互相滋润。再到以简约的点画形态与空灵的结构来表现禅意。我认为要从有形化无形,从沉实化虚境,把点画形态的质量与书法的空间关系提到一个高度,要使其通过点画形态的断、连、虚、实、淡、浓、净、静等手法构架营造和谐的视觉空间。从而创作出书写者内心追求的理想作品。
        后又对草书作为书法五体中的最高表现,其语言要吸收不同字体中的营养,以滋润自己,提出了以“篆书的线”;“隶书的面”;“楷书的法”;“行书的态”等元素在草书中的运用。故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应先博,再专,再专,再博这样反反复复,磕磕绊绊中寻求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点火花,并给予这个火花营养,让它散出光芒。
       书法本体无疑是“点线”、“块面”、“法度”、“姿态”、“学养”、“阅历”等等因素构成的以汉字为载体的二次创造性情感书写。要使手段与韵味和谐统一。我在书法教学中讲,书法共性语言可教,个性语言不可教。应授人以“渔”,不可授人以“鱼”。由于人的精力不同,时间有限,不可能五体皆精,但也不可偏爱一体,应是背靠经典,五体兼修,技进乎道,专擅一二。

       草书,弄笔左右缠绕容易,参禅入境难。反观当代书草者,以陈海良老师的外功派与李双阳老师的内功派为标识,各有千秋,他们将来会以他们的大手段引领草书的走向。
        吾以喜爱狂草书为一人生乐事,然生性愚钝,不聪不慧,天资平平,虽学书有年,终不能登堂入室,一窥草之妙道,奈何,奈何。

李步宁
字致远、别署知斋、缵堂,甘肃静宁人。民盟盟员,甘肃省青年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省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书法院院聘书法家,民盟甘肃书画院常务理事,兰州市安宁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

 

长按关注,欢迎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