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用的炙甘草是现在的蜜炙甘草吗?

 紫苏333 2018-08-29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临床甘草应用经验

王欣:刘老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能不能请您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我们再详细体会一下张志远先生临床用药的独到经验呢?

刘桂荣:好的。下面我就以甘草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张老师(张志远)对于经方药物的认识和应用经验。

王欣:甘草几乎是每位中医大夫都会用到的药物,而且差不多每方必用。

刘桂荣:是的。张仲景《伤寒论》113方,用甘草的经方大概有60多首,占到一半还多。甘草,别名“国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多达上百种,能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所以,甘草不愧为众药之王,国之药老。

王欣:甘草的产地主要是在北方吗?

刘桂荣:对!甘草这味药,在北方几乎遍地都有,但产量不同,药材的质量和入药的效能也有差别。一般来讲,我们认为蒙古地区是甘草的主要产地。人们经常把甘草和黄芪并称为蒙古地区的“两大名药”。蒙古所产甘草的有效成分,远远超过其他的地区。

王欣:刘老师,我们临床常用的甘草有生、炙两种,《伤寒论》中张仲景最常用的是“炙甘草”,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用的蜜炙甘草吗?

刘桂荣:《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书中所用的甘草,虽然大都写明“炙”字,但张老师认为这里指的是水炙甘草、鲜炙甘草,跟我们现在临床所用的蜜炙甘草,大不相同。


蜜炙甘草,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后才逐步被采用的一种炮制方法。通过“蜜炙”,能提高甘草的润性,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能。


《伤寒论》中用的甘草,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鲜草在火上烤,烤了之后,甘草的润性、温性就大大提高了;第二种情况,如果所用甘草不是鲜品,采集以后时间长了,质地干燥,就用水泡后上火烘烤,这即是“水炙甘草”。


《伤寒论》方中大部分用的是水炙甘草,并不是蜜炙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也用蜜,比如乌头,一般写作“蜜煮”,用蜜煮之后就可以破坏乌头碱、降低毒性。但是甘草,张仲景书中并没有提到“蜜”,因为在东汉末年还没有蜜炙甘草这种炮制方法。

王欣:刘老师,经您这么一介绍,我明白了,张仲景经方里的“炙甘草”其实是“水炙甘草”,跟我们现在临床用的蜜炙甘草不是一回事。

刘桂荣:是的。甘草自古至今都可以说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究其原因,首先,甘草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东南亚很多地区经常从咱们国家大量采购甘草,为什么呢?主要就是把甘草作为食品添加剂去用,有甜味,能提高、增强口感。


《伤寒论》《金匮要略》很多方都配伍甘草,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甘草善于解毒、补中益气,在相当程度上,更多的就是考虑到可以改善口感,药有甜味,好喝了,患者自然愿意接受。

王欣: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们现在的统编《中药学》教材讲甘草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和百药的作用,这些应该是甘草的药用功能。

刘桂荣:甘草的这些药用功能与其特有的药性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人的认识:


一是先贤徐大椿,在其《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正之气也。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形不足者补之以味,甘草之甘为土之正味,而有最浓,故其功如此。金疮,脾主肌肉,补脾则能填满肌肉也。解毒,甘为味中之至正味,正则气性宜正,故能除毒。久服,轻身延年。补后天之功。此以味为治也,味之甘,至甘草而极。甘属土,故其效皆在于脾。脾为后天之主,五脏六腑皆受气焉。脾气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也。”


二是前贤陈修园,其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提出:“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焉。脏腑之本气则为正气,外来寒热之气,则为邪气,正气旺则邪气自退矣。筋者,肝所主也;骨者,肾所主也;肌肉者,脾所主也;力者,心所主也,但使脾气一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而得其坚之、壮之、倍之之效矣。”

王欣:刘老师,通过刚才您介绍的这些古籍记载,可以看出前人对甘草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了。

刘桂荣:是的,我们由此也可以得知,理解药物的功能需要从其药性入手。


张老师在临床应用甘草,也大体超不出古人记载的这些范围。例如,治疗脾胃虚弱、体形消瘦的患者,临床需适当增大甘草的用量,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明显地改善体质、增长肌肉。


再如,甘草“主治急迫”之证,就是充分利用了其甘缓之性。甘草所谓的“缓急”作用,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里急、急痛、挛急等。


张老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甘草能显著缓解人体抗病中的激烈反应,用治诸多急性病,如各种急性疼痛、心脏剧烈跳动、神智极度兴奋、肌肉过度痉挛、癔病、癫痫发作,以及由以上诸多原因造成的昏厥与肢冷等病症。

王欣:张老对甘草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古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应用起来更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甘草的主要药用功效是什么呢?有人说,甘草就是个配料,它自己本身并没有主攻方向,与附子、石膏、麻黄这些药物完全不同。还有人说的更有意思,说甘草就是东郭先生,配在处方里完全就是滥竽充数的。刘老师,这些说法对吗?

刘桂荣:当然不对!


张老师认为,甘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改变心律不齐,稳定心率。


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病证,心律不规整,跳跳停停,停停跳跳。这时候张老师经常用甘草作为主药,不论水炙还是蜜炙,都能调整心律,使之恢复正常。

王欣:说到这里,我想起《伤寒论》中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应该也是用到甘草的这个作用。

刘桂荣:对!


炙甘草汤临床对心脏提前收缩,或出现的过早搏动,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老伤寒家一瓢先生,在临床使用炙甘草汤的时候,专门提出,在饮食上要注意告诫患者吃八分饱,通过饮食的配合,能缩短疗程、加快疾病的向愈。

王欣:张老根据临床经验,自制了经验方“益气复脉汤”来调节心律,临床收效显著。

刘桂荣:张老师自制的“益气复脉汤”,药物组成有:

黄芪150g,生地黄120g,桂枝12g,炙甘草12g,甘松15g。

王欣:在张老书中,张老明确提出,甘草临床用于治疗心脏期外收缩,房、室性期前收缩出现间歇的情况,呈现独特作用。益气复脉汤中配伍甘草,就是用其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

刘桂荣:这首处方在临床应用时,常同人参、麦冬、仙鹤草等相配,酌加苦参20~40g,7剂便可见效。


但张老师也提出,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含有激素样物质,长期大量服用,容易引起身体肥胖、臃肿、胸闷不舒等不良反应,故生、炙甘草均不宜久服。

王欣:以上刘桂荣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张志远先生对甘草的认识及其应用经验。张老求本溯源,创造性地提出仲景经方中的炙甘草为“水炙甘草”,进一步明确了甘草的不同炮制规格和性能特点;在参照古人论述的基础上,张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理解药物的功能需要从其药性入手”的观点,以甘草“甘缓”之性,应用于调整心律,创制“益气复脉汤”,用于治疗心脏期外收缩,房、室性期前收缩出现间歇的情况,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可以说,这是张老“师古不泥古,传承中寓以创新”的具体体现和真实写照。


推 荐 阅 读

有胆有识 | 毛主席发烧,老先生用大青龙,1剂热退

叙述老先生们最拿手经验|我和张志远老抄方经验体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干货集锦)

刘惠民、李克绍、周凤梧、张志远、张珍玉、周次清、徐国仟、张灿玾、刘献琳

附带视频,附带视频,附带视频,重要事情说三遍!!!

视频,让文字更有温度,每位老先生的经验特色,娓娓道来,取众家之长,让在远方的学子也可私淑于各位老先生,身临其境,更加印象深刻,这是视频手段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ps:因为微信视频大小所限,精彩内容未能上传,有点小遗憾。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